網上有一句話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期待越高,失望越大,而這產生的心理落差,往往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在親子關系里,無論是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期待都是最高的。
父母期待兒女成材,期待兒女可以理解他們的苦衷,看到他們的付出,明白他們的期待,期待兒女可以長成他們想要的樣子,期待兒女聽話懂事,也期待兒女有感恩之心,會孝敬父母,讓他們有個安穩的晚年生活,享受子孫福。
同樣,兒女也對父母抱有很大的期待。在小孩子的眼里,父母無所不能,是偉岸,是他們的保護神。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渴望得到父母的疼愛,渴望父母多些時間陪伴自己,渴望父母給予他們幫助。即使長大了,自己也當了父母,他們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依然是向自己的父母求助。
可是,親子關系里面的期待,也是最容易產生失望的。當兒女沒出息、不但無法成材甚至連自食其力都做不到的時候,父母為他操碎了心,自然會感到失望。當兒女不理解父母的苦心,跟父母對著干,老是抱怨父母,父母也會感到失望。
更殘忍的是,父母為兒女付出了全部,健康、精力、時間、金錢全部搭進去了,只給自己留了靠兒女這一條路,兒女卻不肯贍養父母,那是深深的絕望。
可是,當兒女努力付出,孝敬父母,期待父母的認可的時候,攤上了偏心眼的父母,那也會產生很深的失望,次數多了,也會積累成絕望。
不管是父母還是兒女,都容易覺得對方的付出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對方付出的時候,拿得理直氣壯,對方不想付出了,就喋喋不休地抱怨,翻臉不認人。
正如《都挺好》里那句經典台詞所說: 「父母一生都在等我們一句謝謝,而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但我們彼此都等不到。」
「我該怎麼辦?我不想失婚,我不想失去妻子和女兒,可是,我知道我爸媽的脾氣,尤其是我媽,她說到做到。
」
攤上偏心到了極致的父母,孫先生感到無比崩潰,不知道該如何對付父母,該如何保住本來很幸福的小家。
01.
孫先生比弟弟只大了三歲,自打他有記憶以來,父母都是偏心的,十分疼愛小兒子,每當孫先生跟弟弟發生矛盾的時候,哪怕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是弟弟的錯誤,父母都會罵孫先生,甚至打孫先生,說孫先生沒個哥哥的樣子。
「我父母說我是哥哥,有義務帶好弟弟,弟弟要是不學好,成績退步了,都是我的錯,是我沒帶好他。那好,我做個好哥哥,每天盯著他,讓他放學了就寫作業,我弟弟不干,跟我媽告狀,我媽又罵我,說我不該讓弟弟受委屈。管不行,不管也不行,那我到底該怎麼做?」
媽媽下面條,放了兩個荷包蛋,本該是孫先生和弟弟一人一個,可是,弟弟一喊我要吃,孫先生就沒得吃了。明明是爺爺奶奶和親戚朋友送給孫先生的生日禮物,只要弟弟看上了,孫先生就必須給。
「有一支筆是我最好的朋友給的,他送我的時候,就告訴我,因為父母的緣故,他要轉學了,以后可能再也見不到了,讓我留著做紀念。我弟弟看上了,非要,我能給嗎?可是,你知道我不給是什麼樣的下場嗎?我爸和我媽上演了混合雙打,我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坐都無法坐,筆也被他們奪走了給了弟弟,不到三天,就不見了。」
由于父母偏心過了頭,讓孫先生受盡委屈,所以孫先生跟父母和弟弟的感情并不深。他意識到父母不愛自己的事實后,只能發憤圖強,努力讀書。
「不努力不行啊,要是我不努力,賺不到錢娶老婆,我想,我父母是不會給我出一分錢的,他們的錢肯定都是我弟弟的。我可不想孤獨終老,我想娶老婆,想有個家,想有自己的兒女,我會當個好爸爸,把愛都給他們,不讓他們跟我一樣倒霉。」
02.
不出孫先生所料,孫先生結婚的時候,父母就回答了兩個字,沒錢,讓孫先生自己想辦法。
「事實上,我跟我爸媽早就鬧翻了,只因他們覺得我不聽話,不是個好兒子,好大哥。為什麼呢?我第一次拿到工資,就接到了電話,他們先是夸我聰明,有本事,能賺錢了,然后就扯到正題了,讓我只留幾百塊錢生活費,其他的錢都打給他們,理由是我該孝敬他們。
我知道,他們是為了弟弟,為了不成器的小兒子。」
孫先生拒絕了父母的無理要求,不管父母如何電話轟炸,都不肯。父母不死心,找到了大兒子的公司,在底下撒潑,好在,孫先生的老板是一位女士,由于父母重男輕女,吃了很多苦頭,恨透了偏心眼的父母,號召同事們一致對外,把孫先生的父母趕走了,堅持讓孫先生留下來工作。
「我媽拿我老板沒辦法,還去了我住的地方,鬧得要跳樓,我沒辦法,告訴她,跳吧,我會跟著一起下去的,我們兩個正好去找閻王爺好好說道說道,看看誰有罪,誰該受到懲罰。」
見軟磨硬泡都奈何不了孫先生,孫先生的媽媽只好罵罵咧咧走了,不再找大兒子,連大兒子的婚禮都沒出席。
「我省吃儉用,攢了10萬塊錢,給了老婆彩禮,辦了婚禮,就沒錢了,我真的盡力了,好在,老婆不嫌棄我,愿意跟我租房結婚,搞定了岳父岳母,還給我生了女兒,我真的好高興,我當爸爸了。」
03.
孫先生與妻子結婚五年了,夫妻兩個人同甘共苦,努力存錢,只為圓了買房的夢想,讓女兒不再過著漂泊無依的生活。
前不久,妻子很高興地告訴孫先生,她找了父母,父母同意資助他們15萬,再加上他們的存款、她的嫁妝,已經有35萬了,可以買房子了。
「我真的好感動,她的嫁妝都搭進去了,老實說,這套房子不寫我的名字都可以了,反正我沒出幾個錢。于是,我們兩個人更加忙碌了,四處奔波,去挑選房子。」
沒成想,孫先生要買房的事情不知道怎麼回事,傳到了老家的父母那里。這個時候,孫先生的弟弟已經30歲了,由于學歷不高,收入太低,好吃懶做,一直沒討到老婆,成為了孫先生父母的心病。
「要麼拿30萬給你弟結婚,要麼我去你家住著不走,看著辦吧!三天之內,不給我個滿意的答復,我就去你家。你們不讓我跟我小兒子好過,我也不讓你們一家3口好過。」
聽到父母的話,孫先生感到十分痛苦和無助,不知道該怎麼辦。無奈之下,他動了失婚的念頭,打算讓老婆帶著女兒和錢走,哪怕他以后孤身一人,也不會做扶弟魔,不顧妻女的感受。
孫先生的岳父岳母知道了之后,給女婿提了建議:「來我們這里吧,我們照顧外孫女,你們夫妻倆去上班,你別告訴你父母你住在哪兒,看他們怎麼找上門來。哪怕他們起訴你,也頂多能拿到幾百塊錢贍養費。」
孫先生接受了岳父岳母的建議,火速搬走了,搬走的那天,孫先生打電話給父母:「我選第三種,有本事你們找得到我再說吧!像你們這樣的父母,有還不如沒有。以后,我只會孝敬岳父岳母。」
04.
劇作家晚情曾說:「不管和你有沒有血緣關系,這世上的親人只有一種,那就是關心你心疼你的人,反之亦然。」
為人處世,不必活得太麻煩,也不必想著周全所有人,這是不可能的。你只需要奉行一個原則就好,那就是誰對你好,你對誰好。至于對你不好的人,你越對他們好,他們越覺得你好欺負,好拿捏,好宰割,越肆無忌憚。
你對偏心的父母越好,他們越不覺得自己有錯,越會覺得無論自己如何對你,你都會孝敬他們,越不把你當回事。與其為了他們,讓另一半忍無可忍,選擇離開你,毀了自己的幸福,還不如從一開始少一些期待,多珍惜身邊的人。
如果他們給你造成的困擾實在是太大了,那麼,遠離,不讓他們知道你,無法上門打擾你,經營好自己的生活,也是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