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總以為各式各樣的蝸居劏房自己基本上都見過,但今天要說的這間蝸居,卻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認知。
一位生活在日本的老哥,前不久就找到了一間17㎡的蝸居,本以為就是間普通的小屋,沒想到按著地址找過去才發現原來它建在了鐵軌的橋洞下面,旁邊還是公路,也是服了!
不過我們實話實說,蝸居雖然位置不咋地,但家中算得上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只有17㎡,但卻利用3.5米的挑高優勢,切分出一間隔層臥室,一個人住也是綽綽有余啦~
先來簡單說說這間蝸居的大致信息吧。
▲蝸居就建在鐵軌橋洞下
這間蝸居的層高,其實要比很多樓房甚至是小型LOFT都要高。
因為建在鐵軌橋洞下,層高先天受限,從地面到天花板最高的位置,也只有3米5,沒辦法做出兩層,干脆變成一個帶隔層的LOFT單間,住下一人沒問題,倆人也勉強夠。 屋內的戶型布置也很簡單,廚房、洗衣柜與書桌放在一個大開間里,書桌面前的窗戶給家中帶來了充足的自然光,配上日本常見的白木色裝修,看起來又清新又干凈。 而隔層則將小家一分為二,隔層下衛生間和淋浴房下沉做三分離,隔層上則留出一個狹長的臥室,唯一的弊端就是離頭頂上的鐵軌太近,即便有隔音材料,也是有些吵的。
我發現很多日本家庭,即便玄關再小也要做個落塵區。
▲推門進入家中
推門進入家中后,地上差不多有三雙鞋那麼大的空間,都留給了落塵區,它和室內有大概有10厘米左右的高度差,分別鋪了瓷磚和木地板。
所謂的落塵區,其實大家可以理解成在玄關和室內地板做一個高低差,在這里換鞋,既不會將泥土帶入室內,又天然分隔了室內外區域,可謂一舉兩得。
不僅如此,玄關左手邊也做了一組窄柜,分為上柜和下柜,上柜用以更換衣物和放置鑰匙錢包等隨身物品,下柜則當做鞋柜,收納他一個人的鞋子完全沒問題。
對于這類蝸居來說,基本都要以實用性為先,所以室內干脆放棄了傳統的客廳功能。
沒有沙發、沒有茶幾,也沒有電視柜,取而代之的是面向窗戶的一張長條書桌,它既是居住者的書桌與工作台,又是蝸居內的餐桌和茶幾,日常生活中對桌面的使用需求,它都能實現。
除此之外,別看蝸居很小,燈光布置卻是非常用心,就拿寫字桌來說,不僅有三盞直照桌面的射燈,還有打向墻面的暖光氛圍燈,一定程度上也營造出了一種溫暖舒適的家的感覺。
書桌后面,蝸居中間的部分進行留白,日后鋪地毯、放懶人沙發都可以,另一邊的墻壁,統統留給了柜子和開放式廚房。
這組推拉柜門的柜子很有趣,說它是柜子,卻沒有柜頂,頂部框架上的燈帶既可以給柜內照明,又可以當做室內的氛圍燈,一物兩用非常節省;柜內冰箱與洗衣機的收納更是十分靈活。
柜子左邊放滾筒洗衣機,打開柜門方便日常衣物清潔;右邊放一台小冰箱,冰箱上還摞著一台微波爐,當做廚房的延伸功能,不用時關上柜門,蝸居更顯整潔干凈。
蝸居內的開放式廚房雖然面積不大,實用性卻非常不錯。
櫥柜台面上,嵌入了一個小單槽水盆和電磁爐灶台,中間也留出了窄窄的切菜區,無論是自己在家簡單烹飪,還是熱一些便利店的飯菜,都還挺方便噠。
▲廚房內的雙眼灶台
白色的雙眼灶台,完全能滿足日常燒水做飯的需求,而且嵌入在台面上也不會顯得突兀,反而更加整潔(當然,這種蝸居一般也沒有明火灶台)。
伸手就能夠到的小吊柜可以收納一些調味品的瓶瓶罐罐,大件一些的碗碟餐具統統收入底部櫥柜,二者相互搭配,也可以讓廚房台面保持凈空狀態,避免給家里帶來雜亂感。
家中3米5的層高,因為隔層臥室切成兩半后,下半部分都留給了衛生間和浴室。
為了讓如廁、沐浴和洗漱時候不會總低著頭,衛生間做成了和玄關一樣的下沉式,衛生間的門和家中生活區有一個小小的台階,剛住進來時也是得多注意,很容易絆倒。
▲三分離的衛生間和浴室
打開衛生間這扇吊軌推拉門,發現雖然是暗衛,但卻做了三分離的劃分,中間是洗漱台,方便日常洗漱,左手邊放馬桶且上面還裝了薄吊柜,將縱向空間充分利用。
浴室單獨做一扇門,將經常用水的濕區與上面兩區完全分隔,避免每次洗澡后整個衛生間都濕漉漉地,這便是三分離衛浴最大的優勢所在。
▲浴室有浴缸和坐浴區
看到這個衛生間,我更加堅信日本家庭「即便再小,也要有浴缸,能有坐浴區一定要」的裝修理念,沒想到就這樣一間小小的暗衛中,也裝了半身位的浴缸。
只不過因為在隔層下棉,花灑的高度實在沒辦法進一步提高,如果是像這位老哥一樣較高的男生住,除了低頭洗澡或者坐著洗澡,好像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既然面積小,不如利用縱向空間來湊!這間蝸居中的臥室,便放在了隔層上。
房頂天花板和頭頂的鐵軌橋洞只留下窄窄的縫隙,幾乎是緊挨著,這也是為了給隔層臥室留出更多的空間。
▲從梯子爬到隔層臥室
從書桌旁的梯子爬上隔層臥室,整個人幾乎只能彎著腰走或者干脆爬著走,不過好在側邊裝了較高的護欄,倒是挺安全的。
一般來說,如果也想要做隔層能直立行走的LOFT,挑高至少也要4米,對于這間3.5米的蝸居來說還是有些不夠,只好盡量把高度留給下層的衛生間,留給上層臥室一個供靠坐的高度即可。
▲床頭的全屋開關
讓我感到很人性化的一處裝修,是床頭做了全屋的雙控開關,畢竟要爬梯子上到隔層臥室,如果發現自己忘了關燈再爬下去,還挺惱火的不是?
有了床頭這雙控開關后,就可以控制全屋的燈光,從這里望向17㎡的蝸居,哪兒的燈忘關隨手就能關上,別提多方便啦。
最后,簡單說說這間橋洞下蝸居的屋外公共空間。
這一組組簡易小屋的中間都留有空地,在橋墩中間擺放上休閑桌椅后,也可以和鄰居一起閑聊靜坐,或者吹吹橋洞下的「穿堂風」。
但話又說回來,它最大的問題還是頭頂鐵軌的噪音較大,白天還好,晚上如果睡在這里,或多或少也會有些影響,算是住在這里的無奈之處。
好啦,到這里我們也算是對這間蝸居有了個了解,大家覺得它怎麼樣?
除了蝸居所在的位置,其實無論是從生活功能還是屋內的人性化裝修來說,個人感覺都還是及格的,當做一個臨時居住的地方還不錯,但如果長期住,我還是持保留態度吧……
如果換作是你的話,能不能忍受住在這個鐵軌下、橋洞里的蝸居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