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最新研究發現,中國19歲女孩的平均身高為163.2厘米,19歲男生的平均身高為175.5厘米,位列東亞第一。
數字雖然看起來有些好到不真實,不過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關注膳食的合理搭配和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國內新生代年輕人的平均身高一直在肉眼可見地增長。
雖說所有女孩都是美的,但是大多數女孩都還是會暗戳戳地希望自己擁有一雙超模的大長腿。
然而,就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女孩長得高不光不被羨慕,還要被孤立和歧視。
因為身高被霸凌
日本綜藝節目《可以跟拍去你家嗎?》前一陣播出的最新一期主角是一位來自群馬縣的20歲小姐姐。
小姐姐名叫美優,隔著口罩都能看出來長相非常甜美,是標準的日本甜妹沒錯了。
即便長得美麗,美優的成長過程中卻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優待,甚至還遭到了周圍人的孤立霸凌和陌生人的攻擊,因此昏迷失憶了整整一周。
原來,美優不光長相可愛,個頭也比較高,凈身高有173厘米。
童年的美優與父母 | 圖源:網絡
女孩173厘米在其他國家或許不算什麼令人驚訝的身高,可是在日本就顯得鶴立雞群。
從小學起,美優的身旁一直伴隨著來自周圍女生的閑言碎語「女生長這麼高,不害臊嗎?」,「長這麼高,以后哪有人要啊」。
除了在生活中遭受非議,還有好事者在Line和Instagram等社交軟件上造謠美優,使得她長期被排擠和孤立。
圖源:網絡
有一次,美優獨自在車站等父母,卻被人用手機[偷.拍]下來,還將照片用Ins發給美優。
看到別人這麼明目張膽地跟蹤[偷.拍]自己,美優心里覺得毛骨悚然,告訴父母后,父母也非常生氣,并打算讓美優盡快搬離群馬縣。
去年3月的一天,美優出門再次遇到了跟蹤自己的那個男生。
這一次跟蹤者先發照片給美優,就在美優驚訝抬頭的一瞬間,他舉起藏在身后的棒球棍,朝著美優的頭部狠狠打去。
毫無防備的美優就這樣遭到陌生人的當頭一棒。緊接著,她暈倒在地上。
之后施暴者還趁機拍下了美優昏迷的照片發布到網上,就好像在炫耀一般。隨后火速逃離現場。
圖源:網絡
等美優的父母感到將她帶去醫院后,他們卻驚恐地發現,美優居然失憶了,勉強睜開眼睛后,她連父母是誰都不認識了。
在醫院躺了整整一周,美優的記憶才逐漸恢復。
可是一想起之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美優就覺得發自內心的恐懼,吃不下睡不著,每天連家門都不敢出。
還好美優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讓她意識到一味的逃避是不行的,必須好好生活下去才可以。
圖源:網絡
如今的美優在東京讀大學,有了一個愛她的帥氣男友,也沒有再因為身高而遭到霸凌。
高個不友好國家
日本人普遍身高的確一直都比較矮,這不是歧視,而是事實。
去過日本旅游的朋友可能都能感受出來,從房屋的層高到捷運等基礎設施,日本實在不是一個「高個友好」的國家。
一般的房屋層高凈高只有2.2米左右,身高超過1.8米的朋友在日本基本會被到處「針對」。
坐電車被門擋,被拉環撞頭。
買不到合適長度的床和床上用品。
進入室內就變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最讓網友心痛的是,超過180的男孩子就連想扮女裝都找不到合適的尺碼(這是什麼鬼吐槽)。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個子矮的女孩=卡哇伊=受歡迎。
按照網上流傳的日本男性如何看待女孩身高的段子來看,150~155厘米是最受日本男性歡迎的身高,這種身高的女孩他們稱之為可愛。
155~160則是「微妙」。
圖源:網絡
145~150厘米的妹子在日本男性看來屬于「稍微有點矮,但是穿上高跟鞋正好」的身高。
而160~165之間就直接被稱為「丑女」。
165~170cm的女孩更無語,被日本男性稱為「怪獸」。
170~175cm的是東京塔。
而175厘米以上的女孩在他們眼里就是東京天空樹。
東京天空樹 | 圖源:網絡
高個女孩在日本的焦慮,簡直多到恐怖:
「腳太大,在日本的商店里不好買合適的鞋子」
「想和別的女孩一樣穿高跟鞋,穿上之后卻變得更高更惹眼」
「很想走可愛路線,卻被說人高馬大還故意裝嫩」
日本人喜歡的女明星里,大多數都是不超過160厘米的嬌小女孩。
157厘米的石原里美
160的北川景子
圖源:網絡
158的「神選美少女」齋藤飛鳥
圖源:網絡
讓日本人提起她就被萌到血槽空空的橋本環奈也是只有152厘米。
男女通吃的氧氣美女Gakki新垣結衣算是個少見的高妹,官方宣稱有169厘米。
圖源:網絡
即使Gakki多次堅稱自己只有169厘米,其實在網友的列文虎克之下,Gakki的真實身高妥妥地超過了170。
甚至為了「自證清白」,2013年,她還在綜藝節目上脫鞋量過身高,然后激動地宣稱自己真的真的沒有超過170。
然而從那之后,Gakki的身高就好像是我們的體重,每年都在穩步增長。
上節目時Gakki無奈地吐槽道,「還在長,好想讓它停下來!」
圖源:網絡
與可愛的萌妹子形象無緣,上節目時站在168厘米的男主持人身邊都顯得格外突兀,有好的劇本時對方也會考慮到她的身高會不會和演對手戲的男演員不搭。
總之在Gakki自己看來,這樣的身高無形中限制了她的發展。
生在日本,就連大美女都會有這樣的身高焦慮,真是太真實了。
身高歧視背后
日本人對于身高的偏好,和他們本身的高度有直接關系。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日本整個民族一直以來都是偏矮的。
江戶時代的日本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48-151厘米。
江戶時代的日本男性 | 圖源:網絡
究其原因,除了日本島上的原住民繩文人的基因問題之外,飲食結構也是決定身高的重要后天因素。
作為狹小的島國,日本耕地面積少,資源不足,食物來源相對缺乏。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的餐桌上基本上是以素食為主的,這導致了他們難以獲得全面的營養來供給身體的成長所需。
說起來有趣,明治天皇即位之前,日本竟有著1200年食素的歷史。
那個時期的日本,貴族是不屑于吃肉的,只有窮人才吃「低賤」的獸肉。
而明治維新給了日本人一個開眼看世界的機會,當他們驚訝地發現西方人的高大身材后,日本人開始放棄吃素,逐漸接受肉食。
二戰之后,日本政府為了擺脫矮小的民族形象,堅持給每個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營養午餐,并推出了「牛奶計劃」,這才使得日本人的整體身高和體質發生了質的飛躍。
即使這樣,到了2020年,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0.8厘米,和排在第一名的荷蘭足足有15.5厘米的差距。
生存空間的狹小也導致了日本各個方面的施展和發揮空間都非常有限,因此他們喜歡琢磨精致細小的東西,也熱衷于將各種物件做小。
長此以往,對于小巧玲瓏的熱愛變成了日本人的審美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文化方面,日本是一個等級制度和男尊女卑極其明顯的國家。這一點體現在社會分工上,也進而映射在婚戀市場上。
嚴重的大男子主義使得日本男人更喜歡溫柔可人,看起來毫無攻擊性,女子力爆棚,能夠激起自己保護欲的女孩,而很難接受比自己高或者與自己同高的配偶。
因此小鳥依人型的女生一直都是日本男性婚戀時的首選(雖然自己不高,但是照樣喜歡萌萌的身高差)。
從社會層面來講,日本人過于強調集體主義和一致性,這導致了他們對于集體中的多元性表現得非常不寬容。
只要稍微異于他人的個體往往就會遭受到打壓和排擠。
這種文化背景下的日本人普遍比較喜歡「隨大流」,他們不喜歡突出自己的個人特長。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更喜歡努力掩藏起自己的不一樣,使得自己和周圍的大環境更加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做一個專業「隱形人」。
沒有異性追,被同性排擠,這樣一來,使得從小在身高方面比較「突出」的女孩愈發沒有自信。
不光普通女孩這樣,就連很多成名之前的明星也在校園時代因為身高原因而感到自卑。
173厘米的日本女星佐藤江梨子就曾表示,由于身高原因,自己從小到大一直感到自卑,甚至為了壓低個頭減少存在感而常年駝背。
女生會因為太高而「抬不起頭」,同樣,男生也會因為太矮而被人看不起。
在婚戀市場上能夠「一票否決」大多數缺點的180厘米;
男生170厘米以下就算是「二級殘廢」的標簽化審美。
絕大多數因素來自于基因的身高,早已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了我們判斷他人的固有思維。
無論是太高還是太矮,身高歧視始終是一種身體商品化,助長外貌焦慮的同時,也將自己與他人放在了一個簡單粗暴的市場規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