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竹內尉晴出生醫學世家,卻是家中唯一的「學渣」,未婚獨居23年,每月只上9天班。
他的「躺平」生活雖說過得簡單,但作為一枚癡迷粉色、熱愛貓熊的老頑童,他所擁有的生活態度卻非一般人能夠做到。
如果用一首詩來形容,大概就是「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躺平人生
Life
「爺爺,叔叔,你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穿粉紅的?」竹內尉晴經常會被年輕朋友問到這樣的問題。
很顯然,粉紅色對他而言相當于他的幸運色,「媽媽說滑雪的時候要穿鮮艷的衣服才能夠一眼找到我,從此喜歡粉色。」此后,他將自己的喜歡貫徹到底。
但在很多人眼中,這種對粉色的癡迷略顯怪異,甚至還有人懷疑過他的取向,不過竹內尉晴并不在意,反而會覺得很有趣。
「少女心」只是竹內尉晴特立獨行的其中一面,他還是個重度貓熊控。
作為日語外教,他一個月只上9天班。不工作的日子里,他會坐飛機去各地參觀大貓熊,積攢的火車票能夠裝滿一大袋。
辦年卡是基本操作,
和貓熊合照一定要穿貓熊印花T恤,
甚至曾經還立下目標:
參觀中國所有的大貓熊基地。
對著一只貓熊能看上一個多小時,
還可以自拍上2000張照片,
據說每年看過的貓熊超過100只,
對各地貓熊可謂是如數家珍。
拍照姿勢也頗為「非主流」,
像招財貓一樣握緊爪爪吐舌頭,
看著居然還有點反差萌呢。
對于卷到天際工作至死的日本人來講,如果有太多的休息會很容易覺得焦慮,竹內尉晴顯然不屬于這一行列,「我就是討厭工作才跑過來中國的。」
步入花甲之年卻無妻無兒,獨居23年,在很多人眼中這種生活該有多孤獨,但只有竹內尉晴明白,及時行樂的自由生活究竟有多爽......
有些人卷生卷死,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而竹內偏偏選擇了及時行樂,而粉色貫穿了竹內日常生活的全部。
他居住在浙江海寧的一個小鎮上,四室一廳2個衛生間,一個人住。
他說這是在中國20多年中住得最好的房子,家中幾乎被他最愛的粉色包圍。
地上的鞋擺得整整齊齊,但清一色都是粉紅色的;
陽台上晾的衣服、毛巾也無一例外都是粉色的;
走進廚房,能夠發現竹內日常生活是極具煙火氣的,但鍋碗瓢盆、筷子、菜刀、杯子竟然都是粉色的;
隨便拉開抽屜,里面的鏡框、數據線也是粉的,衣柜更不用說了,看大叔身上穿的一身粉就知道了;
就連角落里的嬰兒車和雨傘也是粉色,令人驚訝的是嬰兒車的作用竟然是下樓搬水桶。
小區原本有送水上門的服務,但竹內偏偏選擇自己下樓拿,「自己拿過來的話,可以少一塊錢。」
在家里的時間,竹內還會學習粵語,或是練習畫畫,有時還會獨自去KTV唱粵語歌。
在此之前,他還養了一只名叫「滑雪」的貓,畫畫時他會拿它當模特,也經常帶著它一起出門旅游。
滑雪陪伴了他18年便去了喵星了,猶豫糾結了很久,竹內現在才敢養第二只貓。
而占據竹內微博日常的,除了他養的貓,就是他非常愛的大貓熊了。
為了規劃自己的行程,他每個月會固定畫當月的日歷,藍色代表工作日,粉色則代表休息日。
休息的大部分時間,他總是在趕往各地去看貓熊,頻率高到每個地方的工作人員都能認出他。
一個60歲的男教師,未婚獨居癡迷粉色,還是重度貓熊控,這些生活細節讓他看起來十分特立獨行,甚至還被人懷疑過性取向,但竹內很坦然,「我已經習慣了,也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竹內可以說是家中唯一一個比較另類叛逆的「學渣」。
他出生于日本愛知縣豐橋市一個精英高知家庭,如果翻看他家的家譜,幾乎所有成員都從事著醫學相關的工作,醫生、護士、藥劑師......
到了他這一輩,作為家中長子,他自然也被長輩寄以厚望,希望他能當一名醫生。
弟弟和妹妹都如大人的愿考上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院,讀書時拿滿獎學金,工作后成業界精英,讓家人頗為驕傲。
偏偏竹內尉晴成了長輩眼中不務正業的「異類」。
他覺得學醫很難,壓力也很大,賺錢也很不容易,所以不如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于是選了長輩最不看好的文科專業。
「我爸爸、弟弟、妹妹三個人的學費,沒有我一個人的多,他們都是名古屋大學醫學系。因為都是醫生,我是唯一的文科。」
饒是他心理素質再好,也難逃親戚的指點與否定,尤其是爺爺和叔叔還在世的時候,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不是媽媽在背后支持他,竹內或許會走向生活的另一種極端。媽媽說,她只希望竹內能普普通通地生活,開開心心地過日子就好。
此后的人生,竹內確實將這種生活態度貫徹到底了。
他從小就喜歡旅游,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旅游期間,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在36歲那年來到吉林,一邊當滑雪教練,一邊學中文。
後來當地大學年老的日教退休,竹內尉晴因緣際會成了一名日語教師。
說起來,竹內讀高中大學的時候,將來最不想從事的便是教師行業,誰知命運如此奇妙,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18年。
他解釋自己在中國當老師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中國不一樣,中國不會被打。
竹內在工作上沒有什麼追求,不想有多高的成就,也沒有什麼想做的很大的事,他說自己只想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如果是為了錢的話,那還真沒有。我是覺得沒有就沒有,順其自然就好。沒有的話,就用自己現在有的錢去享受就好。」
他的生活看似是躺平擺爛,上課教學生時并沒有任何敷衍。
因為課堂氛圍活潑有趣,很多學生上他的課感覺像是在和日本朋友聊天,沒有學生與老師之間那種距離感。
也是因此,雖然收入比日本高中畢業生還便宜,竹內也不會輕易感到焦慮。
對他而言,工作也能開心,本身就是人生中收獲的令人驚喜的一筆財富。
「當老師主要是教書的,但是還有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也感覺教書越來越有意思了。沒想到上課的時間,對我來說還是玩兒,開心的時間。我特別討厭那種嚴格的上課。」
他也直言自己性格不能有太多錢,在日本泡沫經濟時,竹內工作也拿過很多獎金,但獎金到手就立馬全部花掉了。
聽著是有點凡爾賽沒錯,但頂著KPI壓力賺的獎金,花也花的不痛快。對竹內而言,生活過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盡管經常出去旅游看貓熊,為了節約預算,他選擇了最省錢的背包出行方式。
不打車,不坐公交,走哪睡哪,機場、火車站長椅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到地方甚至還步行到各個景點,走3個小時也不覺得累。
「我一邊走路一邊看風景,還能拍照。如果坐公交車和出租車,看到喜歡的地方不能自己隨便去,走路的話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方便。」
很多人說,還得是家中有萬貫家財才能有這樣的生活態度,但實際上,很多人即便擁有萬貫家財,卻仍會被困在其中無法躺平,因為他們想要擁有更多。
作為曾經走過從鬼門關走過一遭的人,竹內覺得簡簡單單生活就已經是人間幸事。
11年前他的腸胃末端長了腫瘤,被確診為癌癥,大大小小手術做了不少,治療過程還出現貧血狀況,好在及時輸血后病情得到控制。
提及這場大病后的人生時,竹內顯得非常平靜且感恩,「我算半個中國人啦。」
雖然在中國過得很快樂,他仍會經常被很多人問,「你自己一個人住這邊,不會覺得孤單嗎?」
竹內也曾在中國談過女朋友,但都無疾而終,不過對此他并不感到遺憾。
比起進入婚姻,他更享受獨居的快樂和自由,「因為我經常出門和陌生人聊聊天,然后還和動物們一起玩一玩,所以完全不會覺得孤單,家對我來說就是用來睡覺的地方。」
自從來到中國后,竹內很少回自己的家鄉,未來也沒有打算回日本,不過對于死亡他卻設想的極為清晰,「如果可以的話,我不想回去。但是我死了以后,我的骨灰還是要跟父母一起。」
比起去過人生中看似轟烈燦爛的生活,能夠過好當下每一天反而其實是最難的事情,畢竟人總習慣憑空設想未來,結果只會徒增壓力。
「想做的事情就去做,活得開心,以后的事情到時候再想就好了。」
如果能夠過好當下,或許以后的生活也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