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絕大多數日本網友都在討論「妻子、育兒、丈夫」這幾者的關系。
至于原因,還得從最初那篇讓全網暴怒的推文說起——
引起風暴的是這樣一篇內容:
「懷孕的朋友對我說‘收到市里送來的《前輩爸爸給你的一封信》,看完真的給我氣壞了’,然后給我看了內容,真的無敵糟糕()
有些回答看著還很得體,這點更糟糕。
搞不懂做這個調查或發這種內容有什麼意義。」▽
只見宣傳單上還特意補充道:我們對約100名爸爸進行了問卷調查《產前產后的爸爸的心情》,在此介紹問卷結果,希望對今后的育兒有所幫助。
下面分成了四個部分,分別介紹了「最討厭妻子的這種態度(話)」「希望妻子做的事」「聽到妻子說這些會很高興的話」等內容,每一項都讓人無語到極點…
01
「最討厭妻子的這種態度(話)」
第一位:無緣無故地煩躁焦慮。或者因為一點小事兒就備受打擊,煩躁不安;
第二位:因為忙著照顧小寶寶,沒時間做家務;
第三位:什麼都不為我做,也不照顧孩子;
其它:不和我說「歡迎回來」「辛苦了」;總說我「抱孩子的姿勢不對」;洗澡時間很長、買東西的時間很長、放松時間很長…
「想讓妻子做的事」
第一位:希望能用語言清楚(具體)地說出我應該做什麼;
第二位:和以前一樣就很好了,已經做得很好了;
第三位:希望能做適量的家務;
「妻子對我這樣說,我會很高興」
第一位:「謝謝你幫我做了XX(洗碗、換尿布、沖奶粉)」;
第二位:「工作辛苦啦」;
第三位:「幫我做了XX(抱孩子、做家務),真是幫了我大忙」;
其它:「不用勉強自己哦」;「沖的奶粉溫度剛剛好」;「好會哄孩子睡覺」…
「妻子為我做這些事,我會很高興」
第一位:家務(每天為我做便當,生完孩子后也照常為我做飯);
第二位:照顧孩子;
第三位:按摩;
其它:為我生孩子;一直用笑容對著我…
看完只想說,我的母語是無語
02
這些內容被網友曝光到網上之后,沒過多久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天下午尾道市就收到了約90封投訴郵件和投訴電話,網上的熱度更是節節攀升…
「做這個調查問卷的是男人吧?內容糟糕到令人發指,這對辛苦育兒的媽媽有什麼好處?
如果周圍的人都不幫忙,育兒本身就會變得很辛苦。
不如給父親一些好的育兒建議。
我剛做了份調查問卷發給你們了哦」
「雖然內容也很離譜,但這張配圖真的很好地表現出了制作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搞些什麼。」
「不僅要照顧嬰兒,還必須要照顧到丈夫嗎?
生產后身體真的很難受,根本沒有做家務的體力」
「抱怨妻子因為忙著照顧寶寶而做不了家務的是什麼玩意?你不會去做嗎!真不敢相信這竟然是市政府分發的東西。
」
「看到這個覺得‘我不一樣’并努力的人還好,但如果是像宣傳單里描述的那樣的丈夫主張‘看吧,大家想的都一樣’不就糟糕了嗎?請不要教唆奇怪的行為。」
「雖然我是單身沒有孩子,但‘討厭’這一欄所有回答都讓我火大。全部都是‘丈夫’的優越感。話說回來,你們是不是弄錯了分發對象?應該是前輩媽媽向新手爸爸分發意見,比如‘兩個人一起養育孩子吧,如果在這些方面多費心的話,媽媽就能輕松很多’之類的。企劃者也太糟糕了。」
「看到按摩那里,我是真的產生了殺意。因為生產身體變差,連覺都睡不好還要照顧孩子,到頭來為什麼還要給有了孩子卻什麼變化都沒有的男人按摩身體…」
「嗯——是自己家孩子出生的時候,對妻子心生憤慨,這個心情到現在還沒完全消退的男性員工做出的企劃…是吧…有人幫我做便當我會很高興什麼的…無話可說了…」
03
據說這個宣傳單早在2018年就開始發放了。
尾道市政府育兒支援課以居住在尾道市的懷孕女性為目標,每年發放約600張宣傳單。
也就是說,至今為止,他們已經向差不多3500位準媽媽發放過這個傳單了…
不過他們還制作了一份同樣格式、發給準爸爸的宣傳單。
「丈夫對我這樣說,我會很高興」
懷孕中▽
第一位:我來做家務,你好好休息吧;
第二位:很重的東西我就自己提啦;
第三位:恭喜、做到了;
生產▽
第一位:謝謝你為我生下了寶寶;
第二位:辛苦了;
第三位:真的很努力了呢;
生產后▽
第一位:我來照看孩子,所以你出門也沒事兒哦;
第二位:一起加油吧;
第三位:一直以來都謝謝你;
「丈夫的這些態度(言語)會讓我很煩躁」
懷孕中▽
第一位:把喝酒和興趣放到首位;
第二位:不幫忙拿重物;
第三位:不幫忙做家務;
其它:對我說「孕吐又不是生病」、「那樣吃的話會長胖哦」…
嗯…就是說,這列出來的不是他們作為丈夫和爸爸應該自覺做到的事兒嗎?
目前,尾道市已經以「其中有助長對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內容」為由,停止給準媽媽們分發這一宣傳單了。
尾道市的市長也更新了自己的SNS,向大家道歉。
「這一次,尾道市發給孕婦的‘前輩爸爸給你的信’里有許多不符合孕婦、產婦等育兒相關人士的心情,讓很多人感到不快,非常抱歉。我們會盡快處理的。」▽
不過大家并沒有因此揭過這個話題。
再加上24號播出的某育兒節目中,專家說了這樣一番話:
「作為父母,女性那一方算是前輩,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退一步,去夸獎、培養孩子的父親,傾聽他們的心聲,培養他們作為爸爸的感情。」
這段話直接給網友們看傻了
「為什麼是前輩?因為先住在了肚子里?這有關系嗎?育兒的起點是一樣的吧。
既然這樣說,那他們沒有妊娠反應,也不需要檢查,預習的時間要比女性多得多吧。
雖然不能親身感受,但親眼看到女性懷孕時的痛苦樣子,作為父親還一點成長都沒有的話,那這也太過分了…」
「在那十個月里,明明有時間用自己的手機查詢關于自己的興趣愛好的一切,那為什麼不能用這部手機來查查即將出生的孩子的事情呢?」
「確實,我理解不了為啥女性那一方就是前輩了。懷孕之后不應該是一起學習、一起搜集信息嗎。既然有只有媽媽才能做到的育兒方式,那一定也有只有爸爸才能勝任的育兒方式。
養育孩子很辛苦的,如果不是兩個人一起努力的話,媽媽的身心都會達到極限。」
說到底,生育孩子是兩個人的事情。
把照顧孩子的所有工作都丟給母親本就非常不負責,更別提還要妻子一邊照顧小寶寶一邊照顧自己的日常起居了…這種想法簡直不要太離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