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姨(化名)人生平順,性情平和。她有一個做小生意的老公——其實就是在開飯店。不過老公營收不錯,如今已經在他們生活的省會城市里開了三家了。
藝姨本人工作也挺好,國企員工。當然,如今她已經退休,每月領著退休金,和老公住在單位分的福利房里——說是福利房,其實福利在價格,這房子的價格比他們去外頭買的低很多。而且園區保障很好,環境不錯,植物挺多,還有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甚至給這些老員工解決了一部分后顧之憂——小區里頭就有幼兒園,附近不遠就是小學。
藝姨有一個開餐廳的老公,經濟方面自然也不缺。夫妻倆這麼多年來也會在別的地方買商品房,林林總總買了三套,有地段差一些便宜的,也有一套地段不錯好幾百萬的。
總之,藝姨的生活,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只能做夢想想的好生活。但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藝姨就是。
她這本難念的經,是她的兒子。
藝姨的孩子稍微有點「不爭氣」。她同事工友的孩子們,好一點的考清華北大的都有,差一點的也有頂多上完高中就沒書讀,想辦法托關系回父母單位工作的。
藝姨自問在培養方面給兒子付出不少時間金錢,但她兒子也只是稍微強了一點——至少有大專可以讀。
當然,這都算是「老黃歷」了,都是過去的事情。藝姨真正嘆息且頭疼的,是兒子現在的境況。
兒子早到了結婚年齡,如今孩子都三歲了。平時,兒子一家三口和父母住在那套福利房里。有人要問了,他家不是房子挺多嗎?怎麼就只住在單位福利房里了?
因為藝姨的小區至少有幼兒園和小學,而且收費也很便宜。外頭貴的這倆小年輕支付不起。再說了,兒媳當初懷孕和月子也得藝姨照顧,因此大家就干脆都生活在一起了。
這樣的藝姨,大家肯定都覺得她一定是好婆婆。可現在,藝姨的兒子兒媳居然跪在地上求自己親媽原諒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莫非藝姨真是「惡婆婆」?年輕夫妻都下跪了!還是說,這對小夫妻確實做了對不起藝姨的事情?
藝姨家不能說多麼有錢,但絕對算不上窮。
藝姨有單位福利房,因為只有她人在國企,因此房本上名字只有她。
早些年買了一套商品房,幸運的是這麼些年過去了,那地段發展得很不錯,因此房價見漲。兒子上國中的時候她和老公又在中學附近買了套二手房,專門用來給兒子陪讀。
最后一套房子,就是老兩口特意給小年輕準備的婚房了。
當初兒子快結婚的時候,藝姨其實沒打算買新房,早就買過,後來還漲價的那套給他們不就好了嗎?地段還好。藝姨老公也覺得這個想法不錯。
可藝姨剛把這個年頭透露給兒子,隔天,就收到了兒子的回應。
或者說,這是借兒子口轉述的準兒媳的回應。
兒媳說了,哪有孩子結婚還沒新房子住的?這是父母做的事嗎?更何況家里又不是有多窮,買不起。最重要的是,「新房就是新開始,不能讓一個姑娘嫁到沒新房的家庭里吧」。
藝姨自然沒辦法,和老公商量后,三十萬彩禮和一套新房一起打包送給兒子兒媳了。
當然,說送不準確。關于這套新房子房本上寫誰名兒,要不要贈予,藝姨當初好歹留了個心眼——首付,她和老伴兒來;房貸月供,也是老夫妻來,小兩口壓根不需要參與,一分錢都不用花。
畢竟以小兩口的收入,就算有家里補貼,也付不起首付,同樣還不起房貸。父母這樣做是在幫他們呢。
當然,正因為首付房貸都走的是老夫妻的賬戶,這套房子實際上就只是藝姨和老公的,房本能改成兒子名都不行,畢竟他和自己媳婦兒一分錢都沒花。
這麼干的好處顯而易見,不會占據兒子的首套房優惠資格。藝姨想得比較好——萬一兒子工作比學習爭氣很多呢?萬一兒子有機會發財了呢?萬一兒子自己就有錢買房了呢?
有人要問了:新房不說自己名兒了,連孩子——藝姨這個獨生子親兒子——的名兒都不加,這能算新房婚房嗎?這是給小兩口的嗎?
這個問題,藝姨兒媳當然鬧過。畢竟困難的事情咱們不多說,但只要這事情吃虧,那必然人人都是火眼金睛。
藝姨也沒想虧待倆孩子。孩子們婚前她就說了,她和自己老伴兒會立遺囑,這房子肯定就是兒子兒媳的。但他們倆想拿到這房子也有一點小小的條件——得給藝姨老兩口養老,這樣最晚孫子孫女十八歲的時候,這套房子,不,是除無法交易的福利房以外的全部三套房,就會徹底是兒子兒媳的了。
可能真有人感慨:藝姨這媽媽當得有多好?她對自己孩子也太算計,太摳門兒了吧?
你還這本別說,藝姨這不叫摳門兒,只能算深思熟慮。畢竟她那個兒子,又找了那麼個兒媳,不提也罷。
藝姨剛開始照顧兒媳懷孕的時候,畢竟這會兒大家也沒一起住太久,兒媳可能多少有些「怕生」,對藝姨老兩口還挺客氣。可這姑娘住了一段時間后,便發現自己公公,藝姨的老公,似乎經常外出跑餐飲項目。因此,她真正需要好心思相處的,基本只有藝姨這個婆婆了。
藝姨不難處。她竭盡自己所能照顧兒媳,甚至怕老一輩做什麼事情「不科學」,她專門買來書,對著書來養兒媳和兒媳肚子里的孩子。
順利生產,皆大歡喜。藝姨從此有孫子了。
畢竟相處比當初久了,藝姨察覺到,兒媳月子里仿佛和平時就太一樣,脾氣更大了?那也不妨事!生孩子那是從鬼門關走一遭,兒媳可能有那個什麼,新詞——產后抑郁癥!
沒錯,藝姨基本堅定認為,就算兒媳對她和從前有了小小的不同,那也是因為產后抑郁癥。
等兒媳產假結束,回去上班,藝姨自然全盤接受帶孩子的任務。別看孩子小,可藝姨確實帶得手忙腳亂——平時家里就她一個人,還得負責全家的飲食,照顧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打掃衛生收拾家務什麼的。就算藝姨有一些養孩子的經驗,此時也有一點手忙腳亂。
她把孫子帶到一歲多。僅這一年來講,變化最大的似乎就是她那個兒媳了。
剛開始話都不敢說,到現在有什麼事情自己心情煩躁了都敢跟藝姨吵——只是被「伺候」都不滿意。
孫子一歲半時,發生了一件讓藝姨后怕無窮的事情。
午后,她人在廚房包包子,她記得兒子挺愛吃這個。同時爐子上還燉著湯,咕嘟咕嘟的,挺吵。
因此,孫子摔下床她都聽不到。
等藝姨回到房間,她嚇了一大跳——孫子從床上掉下來時,脖子卡在北方特有的暖氣片上,似乎有些缺氧,臉都憋紫了。
藝姨太害怕了,忙手忙腳亂地將孫子安全抱下來。
還好孫子沒什麼問題,更沒受傷。藝姨松了一口氣。
兒媳回來后,藝姨本著自己不做虧心事的態度,居然主動跟兒媳說了。
兒媳又驚又怒:「你再說一遍?」
藝姨便又講一遍自己孫子有驚無險的一幕。
不曾想,兒媳直接炸了,抬手就給了藝姨一巴掌:「你怎麼看孩子的!」
打完,這姑娘多少可能有些后悔了。不過藝姨直接愣在了原地。
她是什麼?藝姨捫心自問,她是兒媳的下人嗎?掏錢給他們房子的下人!
故事的最后,藝姨幡然醒悟,直接跟兒子兒媳下了通牒——這是她福利房,他們出去。那三套房子是在他們養老后才轉贈的,可兒子兒媳沒養老,還在啃老,也別想了!
這才有了開頭兩人下跪求藝姨的一幕。兒媳這一巴掌,扇跑了免費保姆,扇跑了免費育兒嫂,還扇跑了三套房子呢!
這個故事到這里就要結束了。關于故事當中的主要人物與事件,筆者主要想評論兩個方面。
一:這兒媳肯定是從小被慣到大的
她從前是想要什麼就可以張嘴要什麼,不管那東西是不是她的,不管她究竟有沒有資格要,反正她就是要!
當然,兒媳確實不一定一開始就想動手,她多半是情緒上來后下意識的行為——正因為她沒有成長好,約束不夠,才干得出扇婆婆耳光這樣的事。
二:藝姨的兒子確實不怎麼樣
學習,工作,婚姻,其實都可以往邊兒放一放。可不說啃老,只從最基本的為人開始,自己老婆打了自己親媽,他也沒有什麼太大反應嗎?只是跟媳婦兒一起跪下來求媽?求的也不是原諒,他求的依舊是房子!
你身邊有這樣氣人的兒子兒媳嗎?也有藝姨這樣的母親嗎?
文/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