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所有人來說,好的感情都需要做到彼此坦誠,互相付出,伴侶之間應該互相以真心相待,以真情相守。
充滿算計的關系必然會有人從中得利,但是,為了當下的利益而選擇損害兩個人之間的情誼并非明智之舉,充滿算計的關系最后也終將難以持久。
李林和王娜之間本來恩愛有加,兩人一度跨越了重重磨難走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甚至雙方已然開始幻想布置日后的小家,經營自己的家庭生活。
但是,理想的愛情和現實的婚姻之間著實存在差距,感情中不言自明的算計終究是讓二人選擇了分道揚鑣。
王娜是家里的獨女,父母只有她一個女兒,平常也自然是捧在手心里當塊兒寶寵著。但是,王娜父母受教育程度高,雖然寵著王娜,但卻從不嬌慣這個女兒。
自律、懂事、活潑……這些便是旁人對王娜的第一印象。
在父母的培養下,王娜變成了一個既自律又自覺的孩子,不管是學習上的大小事情,還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王娜都能輕松應對,從未給父母惹過麻煩。
「這次你們家娜娜又被老師表揚了!」王娜同學的父母經常會向她的父母投去羨慕的目光。
這樣看來,從小到大一路順利地升學對于王娜來說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同王娜相比,李林的生活背景不算復雜,但父母對他的教育卻也算不得妥當。
家里世世代代都是農民,每年靠天吃飯完全無法改變子孫后代的命運。不想再被窮困折磨,李林的父母在他三歲時便選擇了外出務工,常常一走就是一年。
從小跟著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對李林在經濟上又給足了支持,孩子難免會叛逆些。
而且,父母常年經商,身上難免沾染了商場精于算計的風氣。因此,好算計、市儈的不良風氣自然也成了不良的家風,影響到了李林的成長和生活。
李林為人小氣,平常和歷任女友吃飯都會要求AA制,而且送女友的禮物從不超過300塊,更別提送幾千元的首飾和衣服。
李林父母經常教導李林在戀愛中對女孩子不必太大方,生怕對方圖他們家錢財。「兒子,爸媽為了你打拼這麼多年積累這點家業可不容易,你可別都敗在你那些女朋友身上。
」
李林從前喜歡流連于鶯鶯燕燕,但是自從和王娜交往后,李林可算是收了心,同爸媽提起王娜也是對她贊不絕口。
知道王娜家境不算殷實但也不至于寒酸,李林父母便也認可了這個兒媳。
只是,李林父母仍舊對王娜心懷戒備。
兩人本來已經走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雙方婚紗照也拍好了,甚至訂好了婚禮酒店,告知了四方親朋,但是卻在買房這件事情上出現了矛盾。
王娜認為房子大機率會是兩人日后一生的棲息地,所以就應該由雙方共同出資買房,這樣對彼此都公平。
因此,王娜便提出了希望雙方父母各出一半首付買婚房,之后每月的房貸再由夫妻二人共同償還的想法。
這是一個任誰看都挑不出錯的提議,甚至明白人還能看出王娜想要同李林共同組建家庭的決心。
但是,李林父母表面上應了下來,轉頭就拉著李林趕在領證前交全了首付買了房,并且只寫了李林的名字。
「既然這房子是你們夫妻倆住,那麼就寫誰的名字都無所謂,女人出嫁從夫,這房子寫到小林名下自然也沒問題。」李林母親利用這種觀念不斷給王娜洗腦。
但是,王娜了解一部分婚姻法,因此對準婆婆的話也是半信半疑,出于對李林的信任,她便沒有再同未來婆婆多說什麼。
直到王娜和李林談到房子裝修問題的時候,王娜才從李林口中聽到了他們一家人著急背著自己交首付買房的真正原因。
原來,李林一家人早已有想法讓王娜日后獨自承擔家庭開銷,而李林只負責還房貸。
仔細想想,一套房子每個月的房貸固定就那麼多,而且再不濟李林背后還有自己爸媽出錢出力,他自己一個月根本沒有多大負擔。
「養家」兩個字可謂是極其精簡但分量十足。
它不僅意味著王娜需要負責家里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物業水電全暖費等固定開支,家里傢俱維修和日常生活的維護等靈活開支,甚至直接囊括了將來孩子出生以后的各種隱性開支。
這麼一想直接讓王娜心涼了大半截,這才讓她看清了準婆家和準夫婿的真實嘴臉——市儈又喜歡算計!
所以,王娜立刻就想到了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的辦法,轉頭也用父母的錢買了一套房,而且也只寫了自己的名字,還同李林一家說了自己日后也要還房貸!
李林得知王娜的行徑后直接和王娜大吵了一架,話里話外都指責王娜不懂事,不乖順,再被王娜戳穿自己的心思后更是直接惱羞成怒。
話里話外字字句句都在責怪王娜買房是使性子,還質問王娜:「你買了房,婚后誰養家!」。他絲毫沒有意識到養家是兩個人的責任,反而把養家的重任全都厚顏無恥地推給一個女人。
兩人最終因為在買房這件事上始終無法達成一致而選擇了分道揚鑣。
感情并不能拿來算計,更經不起算計。
生活中總有些人喜歡和別人玩兒心眼,把別人當成自己的掌中之物,覺得其他人猜不透他的心思,以為全世界只有他自己最聰明。
殊不知,往往這樣的人才最可笑。因為他早已被狹隘的利益蒙蔽了雙眼,且終將失去更寶貴的東西。
感情是兩個人的事情,那麼對感情真誠便是兩個人的責任。
如果選擇和一個人步入婚姻,便要做好全心全意信任對方的打算,倘若這個選擇有一分不堅定,這段婚姻在將來也必然陷入困境,造成兩敗俱傷。
感情不比其他,金錢得失尚可算計,但感情得失才最易讓人追悔莫及。
「算計」的背后的深層邏輯是一方想要憑借某些東西對另一方進行控制和拿捏,這早已不再是純粹的愛。
因為真正愛你的人永遠會支持你追求權益和自由,想要控制和拿捏你的人往往不是真的愛你本身,而只是貪戀你身上的某種特質。
以愛換愛才是兩人維持感情的長久之道,一旦算計暴露,最后的結果就只會是兩敗俱傷。
文/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