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連杰最后一部港片,很多人都沒看過。放到現在起碼幾十億票房打底!
故事要從很遠的1998年開始說起,港片市場逐漸走向下坡路,很多電影人選擇去國外發展,被影迷稱為「功夫皇帝」的李連杰,自然也想去好萊塢闖一闖,但他沒走成,因為李連杰當時的老闆向華強,想讓他為香港永盛拍完最后一部電影,而這部電影就是「殺手之王」。對于我來說 ,這可能是李連杰作品中,比較陌生的名字,但這部電影對當時的李連杰來講,卻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先說說李連杰為啥跟向華強夫婦那麼好,不僅把對方當恩人,甚至愿意給向華強的兒子當配角,90年代的李連杰 遇到過很多糟心事,除了跟嘉禾公司鬧掰,經紀人橫尸街頭,他的感情生活,也一直被外界冷嘲熱諷,因為大家并不看好利智跟李連杰這段感情,毒舌的八卦媒體,甚至用情義千斤不敵胸脯四兩,來調侃李連杰,可這段感情沒有敗給流言蜚語,反而讓兩個人的心越走越近。
就在利智投資失敗,還欠下一大筆債的時候,李連杰主動承擔了所有,他不斷接戲 幫助利智還債,很多演員都是拍一部戲,拿一部戲的片酬,而向華強夫婦 ,卻直接拿出1200萬,一次性買斷李連杰6部電影的合約,這對李連杰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1200萬不僅還清了利智的債務虧損,還幫永盛拉攏到了李連杰的心,所以盡管當時的李連杰已經打算去好萊塢發展,只要向華強一句話,他還是會留下來,幫對方完成電影拍攝。
在這種背景下,「殺手之王」就成了李連杰從影生涯中的一個小小轉折點!
在「殺手之王」里,曾志偉說出的這句台詞,對應了李小龍電影精武門中的那塊牌匾,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短短八個字 曾激起億萬同胞的滿腔怒火,女作家陳丹燕還特意去倫敦和美國翻找史料,為的就是尋找答案,但最后卻是一無所獲,而精武門中的那塊牌子,應該是為了影片效果虛構出來的。
其實從這部電影里,應該能看出來導演和編劇,對島國的一些態度,當然這也只是為了呈現電影效果,電影中所謂的骨灰,也只是用糖粉做成的,觀眾看著挺bt,演員吃起來還挺甜。
當時的港片大多存在惡搞和跟風,比如李連杰和曾志偉在商場買衣服那段 ,他模仿了很多殺手形象,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這身裝扮,跟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的萊昂一模一樣,片中還有很多惡搞橋段,在導演和編劇的操控下,被融入到動作情境中。
除此以外,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也很有看點,李連杰搭配曾志偉,特種兵精英加社會老油條組合,出手就是王炸,還有影帝任達華加盟客串,風頭正盛的歌壇天后梁詠琪,也在這里與李連杰有了一段感情戲,都知道李連杰不擅長拍感情戲,所以劇情并沒有給兩人安排親密接觸,主打的就是純愛戰神。
當年向華強的永盛電影,為這部「殺手之王」投資了1000萬左右,在當時的環境下,這已經算很大的一筆投資,可見永盛對這部電影信心滿滿,畢竟李連杰三個字,就是票房保證,但誰也沒想到 ,永盛這次打錯了如意算盤。
1998年誰也沒想到,李連杰主演的「殺手之王」,在香港上映時遭遇滑鐵盧,卻在國外 收獲一票好評,這部投資1000萬左右的電影,在香港上映時 只收獲1000萬出頭的票房,如果放在以前,這樣的票房成績只能墊底,可在1998年,1000萬出頭的「殺手之王」,卻位列香港票房排行榜第八位,由此可見當時的港片市場已經整體走向下坡路,作為投資方,永盛虧了不少錢。
但這部電影在國外上映后,反響卻出乎意料的好,甚至讓李連杰在海外 圈了一大批粉絲,而李連杰也在「殺手之王」上映后,開啟了自己的好萊塢之旅,在陌生的地方,功夫皇帝從頭開始,幾個月后 ,外語電影致命武器4橫掃各大北美票房排行榜,而在其中客串了反派配角的李連杰,卻憑借不到五分鐘的動作戲,徹底征服了傲慢的好萊塢,據說有公司做了一項數據調查,致命武器4上映后,李連杰這個配角,居然比主角的呼聲還高,致命武器4上映后,李連杰的身價也水漲船高,從最初的50萬美金,到後來的1000萬美金,還得是友情價。
在一路飆升的片酬中,李連杰成了無法被替代的名字,提到他 ,人們就會想起 黃飛鴻方世玉這樣的大俠,也有人會拿他那些年的疏忽來冷嘲熱諷,沒有誰是完美的,當我們坐在觀眾席上,只要盯住眼前那一方熒幕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