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過年了,小芳(化名)恰巧公司放假,便打算開車帶孩子回家過年。
出發前一晚,晚上十一點多接到同事電話——他們老家都在一個小縣城,剛好順路,大巴怎麼也得搭進去一整天,便拜托她帶自己一起回老家。
小芳老家遠一些,開車不堵的情況下也要至少七個小時才能回去。同小區的一位大姐與她同鄉,關系不錯,早早說好一起回老家。
她為安全考慮,專門早睡,養足精神,為第二天早起做準備。結果同事大晚上一個電話打來,吵醒了她和女兒,她心里本來就稍微有些不舒服。
但畢竟是同事,還同鄉,人多也能在后座陪孩子玩兒,她便客客氣氣答應下來。
這一答應便生出路上無數事端,氣得小芳半路把她攆了下去。
小芳七點起床燒早飯。一切收拾妥當后,她把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起出門,準備回老家。
那位近鄰大姐就在隔壁單元。大姐原本就喜歡小孩兒,更喜愛她女兒歡歡,一頓揉捏親昵結束,也和她們一起上了車。
接下來,就要去接同事了。
同事家稍微遠一些。過三兩個紅綠燈后,小芳看到了同事。
她人被行李簇擁著,大包小包的。小芳心里開始犯嘀咕——后備箱有可能裝不下。
畢竟她和大姐也有不少行李。但兩個人加起來要帶的東西也沒同事一個人得多。
果然,有一件行李箱怎麼也塞不進去。小芳沒辦法,只能將行李箱放在后座。
她與大姐一個開車,一個副駕駛。同事和女兒坐后座,女兒在左。畢竟從安全角度來講,后座左側是最安全的。
行李箱卡在一大一小兩人中間,臟兮兮的滾輪蹭在前座后背。小芳皺了皺眉,沒說什麼。
「你們都吃過早飯了?」
同事坐下后,第一反應不是向大姐和女兒問好,而是驚奇地看向握著方向盤的小芳。反而是女兒歡歡說了一聲「阿姨好」,然后被冷落在一邊。
「啊,我們都在家吃的。大姐也吃過了。」
「我還沒吃誒。畢竟你出發太早了,八點多我就等在小區門口,又冷又餓的。」
同事坐著別人的車,還抱怨起來了。
小芳一想,放假正是大家補覺的日子,可能自己定的時間確實太早了吧。
她轉過頭,有些不好意思地問同事:「那下個路口就有早餐鋪,你想吃點什麼?」
同事大大咧咧張口:「早餐鋪那些東西我上班的時候早吃膩了。隔壁有家肉夾饃,你就買肉夾饃和餛飩吧!」
小芳沒做聲,將那句「湯湯水水的車上吃不太方便吧」咽到肚子里去,只轉頭順便問問大姐和孩子還有沒有什麼要吃的。
答案是都沒有,大姐還感激地笑了笑。
小孩子總是想什麼就說什麼。小芳正向肉夾饃店駛去,聽到自己女兒在后座疑惑地問:「媽媽,你掏錢嗎?」
她第一反應是有些欣慰和好笑,畢竟看同事的樣子是一分錢都沒打算轉賬的,更不像是自己會下去買早餐的人。
但幾乎瞬間,她便客氣地替同事找補:「哎呀,早餐罷了。你也不用下去了,你下車可能不方便。我女兒年紀小,說話不過腦子,你別介意。」
大姐倒是怪異地回頭看了她們一眼,欲言又止。
同事繼續大大咧咧地隨口答應,半點下車自己去買的意思也沒有。
不過小芳在后視鏡上看到同事悄悄翻了個巧妙的白眼。
到地方后,大姐急忙說自己下去買。
這小芳怎麼能答應?借口順便看看孩子能吃什麼,把大姐摁了回去。
一會兒過后,小芳提著肉夾饃,餛飩,女兒愛吃的小點心上車,遞到后座。同事一句謝謝都沒說,繼續理所應當地癱在座位上接過來。
小芳還沒來得及說糕點是給孩子買的,同事便先發話了:「哎呀,甜的我不吃的,容易胖。老闆真小氣,賣餛飩連個碗都不給,拿塑料袋裝怎麼吃啊!」
小芳只好有些尷尬地解釋:「啊,我女兒愛吃甜的,我給她拿的。小店嘛,外帶都是拿塑料袋裝的。」
至少同事不吃甜的,不至于搶她女兒的零食。小芳心里甚至偷偷松了口氣。
于是,歡歡小口小口抱著點心吃,同事稀里嘩啦地吃免費早餐,她們終于能繼續行駛了。
直到離開城區,同事都只顧著吃東西,小芳只能和大姐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
期間同事還不小心將混沌湯搞在后座上,淋濕了一點女兒喜歡的漂亮裙子。眼看女兒癟癟嘴就要哭,小芳忙哄她:「沒事沒事,媽媽回去就給你買新的」。
而同事,只抱怨商家拿塑料袋裝餛飩的事情,對她坐別人車還喝湯、弄臟別人家后座和女兒衣服的事情,只字不提。
當然,也沒見同事逗過小孩兒。
終于出城。還沒到服務區,同事又說她想上廁所——喝了那麼多東西,能不急著排泄嗎?讓人家忍又忍不了,小芳只好找了個犄角旮旯的地方,讓同事就地解決。
這人嘰嘰歪歪的,嫌臟啦,嫌不文明啦,嫌尷尬了。但好歹是拿著后座的衛生紙去了。
路程繼續。同事怕是終于有些無聊了,開始和小孩兒搭話。
可她第一個問題就是:「你一年級了吧?期末考的怎麼樣啊?」
女兒懵懵懂懂的,不知道阿姨在問什麼。小芳只好有些尷尬的出聲:「她學前班,還沒上小學呢。」
「哦這樣啊。那你記住,學習很重要哦,一定要考第一名。」
小芳尋思,但凡你上學的時候能次次第一名,也不至于來這麼個小公司上班了吧。
她這當媽的都還沒說什麼呢!
同事轉而又問:「那你有喜歡的小男生嗎?」
小芳暗想:……這是施加壓力不成,又來帶我孩子學早戀了?
這次不用小芳開口,大姐忙出聲打圓場:「哎呀,小孩子嘛,能知道什麼?肯定不會有啦!」
于是同事繼續寂靜無言。終于到了第一個休息處,她突然說自己渴了。
小芳忙說后座能找到水,她自己拿就行。同事又說:「礦泉水有什麼意思呀,我們喝飲料吧!」
小芳想著,你不是不要甜的,怕胖嗎?你喝飲料?
但她還是沒開口。這已經是她不知道第多少次將話又咽回肚子里去了。
下車,買飲料,小芳不忘給女兒捎上一瓶。至于錢,反正早飯都請人家了,還差這幾塊錢的小數目嗎?
到中午,同事終于睡醒,也該吃午飯了。恰巧附近又有服務區,小芳便招呼大家先吃飯。
同事不但繼續吃白食,一句轉賬也沒提,還點了酒。
小芳聽說過,自己這個同事似乎挺喜歡喝酒的。但人家喝人家的,她不好攔著。
雖然錢照舊出在自己身上。
吃著吃著,她招呼大姐也喝點。大姐擺擺手,說自己年紀大了,不用。結果同事來勁了:「大姐不喝,你喝唄!來來來喝點!喝點!」
小芳大驚,心想她可是那個開車的!不能酒駕!同事卻仿佛尋常飯桌上那種勸酒的人,一直招呼著讓她喝。
女兒又看向同事:「媽媽開車,我們老師說開車不能喝酒的。」
連大姐一個不能喝酒的人都攬過來替她喝一杯了。小芳對大姐有些愧疚,但好歹同事消停了。
吃過飯繼續上路。或許是酒精的作用,同事開始主動聊起天來。
可她似乎覺得和大姐不太熟,便不怎麼聊。小芳又開車,能說的也不多。同事戰火轉移,開始和女兒講話了。
女兒此刻昏昏欲睡。奈何阿姨開始同她說話,出于禮貌,更出于環境吵鬧,她不能睡覺。
這個不談戀愛、還沒上學的孩子,似乎被陌生人莫名其妙地說教起來了!
同事又「你要好好讀書」啦,又「不過讀書好也沒什麼用」啦;一邊「聽話,不能早戀」啦,一邊「不喜歡男生,不談戀愛,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最后,說了快半小時,女兒困得回應缺缺,她居然教訓起來了!
「你是回家過年,老家在農村。你看你,穿這麼好,大冬天的還穿裙子。小小年紀挺虛榮的。」
小芳實在忍不住了,發話:「我給她挑的。過年嘛,小孩子開心就行。」
「你這是培養她壞習慣呢!萬一以后真虛榮呢?萬一被同村小孩兒孤立呢?」
吧啦吧啦的,又告誡小孩兒「不能穿漂亮」「不能驕傲」。
還說自己沒考駕照,也懶得考,小女孩兒更不用考了。反正女司機開車爛,車技不行……
大姐側頭,略同情地看了小芳一眼。
小芳忍無可忍——你自己不考駕照就算了,還不讓她女兒考?更何況你現在坐的車就是女司機開的!
她一句話都沒說,直接停下,剛好這里就是服務區。同事以為有人要上廁所,沒料到小芳直接下車,從后備廂取出同事那些大包小包的行李,扔在地下。
還打開車門一把將她和行李箱拽了出來。
「唉!你這是做什麼……」同事驚叫。
小芳直接打斷她:「載你回老家的,是誰?」
「你啊?怎麼……」
「你是不是應該說謝謝?」
「哎呀,都是同事,一個公司的,還是老鄉,這不是……」
小芳沒等她說完,直接上車。搖下車窗后扔給她一句:「你自己找大巴回家吧。不送。」
她徑直開車走了。
到老家后,大姐先謝謝小芳——這是她在同事嘴里沒聽到的感謝。
接著,大姐嘆了口氣,希望小芳別為此而難過。還安慰女兒歡歡,別理那個阿姨的話。
最后,她語重心長地勸小芳:「這社會上就是什麼人都有的,你別放在心上。」
小芳會放在心上嗎?小芳當然不會將這種人放在心上,只是浪費時間生了會兒氣而已。
以后回公司,也得躲著點這人了。
我們身邊必然有小芳這樣的人——熱心,好相處,樂于助人。也或許會有同事這樣的奇葩——你出于情誼幫她,她卻一路上小麻煩不斷,還對自己被幫一事沒有絲毫感恩之心,甚至覺得理所應當。
所以,我們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呢?
一:判斷人性,學會防范
生活中,學習防范這種人占自己的便宜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就像小芳——苦話統統咽肚子里,搭上自己的錢財,浪費自己的時間,還影響自己和女兒的心情。
同事大晚上打電話,干擾小芳早睡,已經能看出這人身上的一些小缺點了——自以為是,很少考慮他人,有些沒禮貌。更何況她明明知道自己是托了小芳的福才能更快回家,卻還是說了許多不中聽的話。
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能看出來,同事為人處世方面是有一些污點的,正是我們需要防范的人。
二:與人相處,學會拒絕
小芳是明顯的老好人。她明明心里嘀咕了很多同事的錯處,卻一直不敢說,直到最后才終于爆發。如果她一開始能夠直言同事得不對,甚至讓同事沒面子,便不必一氣之下將這人攆下車了。
結局雖然解氣,可因此浪費的時間、精力、金錢、心情,都不可能再回來了。
小芳將同事半路攆下車,你覺得痛快嗎?你認為她做得對嗎?如果遇到這種事,你又會怎麼做呢?
文/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