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蘇姨,今年60歲,在小鄉鎮長大,我父母就我一個女兒,他們都是讀書人,所以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從小對我疼愛有加,視我為掌上明珠。
可也養成了我好逸惡勞的性格。
從小到大,我都沒做過什麼家務勞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他們說要把我寵成小公主,這樣以后才不會因為一點點甜頭就輕易交心。
我的生活從頭到尾都讓他們給安排得妥妥當當的。
連我的丈夫也是父母給我找的,是他們朋友的兒子,溫文儒雅的一個人。
由于雙方父母都是朋友,所以我們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
婚后不久,我就生下兒子,婆婆和我媽媽輪流幫我帶娃。
我做著一份收入不高但還算穩定的工作。
沒有家長里短、婆媳矛盾、娘家婆家兩頭跑的煩惱。
我的生活順遂得連彎都不需要拐。
白駒過隙一瞬間,歲月如梭不停留。
轉眼間兒子大學畢業了、工作了、戀愛了,結婚了、生娃了。
所有的使命順理成章的徐徐鋪墊開來。
兒媳婦生孩子的時候,我還有兩個月退休,她媽媽年齡小點,還得兩年才退休。
兒媳婦坐月子去了月子中心,出了月子后自己照顧孩子,她想著等她產假休完,我也退休了,可以幫忙去城里照看孩子。
畢竟她上班工資也不低,如果辭職全職帶娃,兒子一個人雖說可以養家,但總歸沒有余錢去抵御風險。
可是,我退休后沒有去幫他們帶孩子,因為我養尊處優習慣了,退休了我就想好好過自己的生活,跳跳舞旅旅游打打牌。
我不希望好不容易從職場退出,又要步入帶娃的瑣碎當中。
媳婦到底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通情達理,沒有強求我,表面也沒有說什麼。
我為了理所當然地享受自己的生活,甚至跟他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們的生活自己搞掂,我以后老了也不需要你們養老。」
可我沒有想到,現實打臉來得太快了。
爾后幾年,父母相繼離世,我的老伴也在去年撒手人寰。
原來寵我愛我的人都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在空蕩蕩的房間里,六神無主。
我甚至連給自己做頓好吃的飯菜都手忙腳亂。
兒子和兒媳他們都在城里,沒事幾乎不回來。
這時候的我,才感覺到孤單寂寞和無助,有個頭疼腦熱的只能自己默默承擔。
我看到鄰居他們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甚是羨慕。
但是由于當初跟兒子和兒媳他們說了那樣的話,我也不好意思開口說想去兒子那里。
過年的時候,兒子打電話說讓我去城里過年,他們不回來了。
我趕緊麻利地收拾了一大堆衣服,就坐車去兒子那了。
這麼久以來,我第一次覺得,家里的煙火氣才是最美的風景。
美好的日子總是那麼的短暫,年很快就過完了。
初七的時候,兒子跟我說:「媽,我明天就要上班了,我先送您回去吧。」
我看了看,媳婦沒在旁邊,就趕緊跟兒子說:「不急不急,媽多住幾天。」
兒子便沒再說什麼。
可是,後來的幾天,我感覺到了兒媳內心的排斥。
都說婆媳關系歷來難相處,何況我在他們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沒有伸出援手。
兒媳能夠這樣,已經給足面子了吧?
偶爾呆個一兩天是沒什麼,呆得久了,矛盾就多了。
兒媳比較講衛生,甚至到了有點潔癖的那種。
我年齡大了,有時候從外面回來會忘記換家居鞋,有時候上了洗手間忘記沖水、天氣冷的時候,我也不想天天洗澡。
兒媳表面是沒說什麼,但是明顯沒有了之前的熱情。
有天我凌晨起夜,隱約聽到兒子房間傳來了爭吵聲。
我聽見兒媳說:「你媽這是打算擱這養老了嗎?她當初說過什麼話你忘了嗎?這些天,我忍得夠久了,我也說不定自己哪天會爆發?」
我的心里咯噔一聲,該來的終究還是躲不過的。
但我還是自私地想:只要他們不攆我,我就不走。
在這里有吃有住,還可以看到孫子,我不要回那個冷清清的家。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到了午飯時間也沒見到兒子,就問兒媳,兒媳說兒子出差了,要很久才回來,出遠門。
然后她說下午她要帶孫子去她媽媽家,說外婆想外孫了。
雖然說話還是恭恭敬敬的,但語氣里透著一股冷冰冰。
可是直到晚上她也沒帶孫子回來,我發信息問她,她才說兒子出差,她就住娘家了。
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回想這些年的點點滴滴,畢竟還是我太貪心太自私了呀。
我前半生順遂無憂,所以也想著后半生安穩度日。
在兒子兒媳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選擇了袖手旁觀,如今我老了,卻開始奢求他們的關懷和照顧。
我不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