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說:「存心不好,風水無益;父母不敬,奉神無益。」
自古以來,孝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古代,皇帝以孝道治國,不管是官員也好,平民百姓也罷,一旦不孝,就會遭到嚴厲的懲罰。不孝,足以斷送一個有才華的人的前程的。
到了現代,由于現實生活所迫,我們不能陪伴在父母身邊,忽視了對父母的照顧,可是,這也不是你不盡孝道的理由。一直陪伴在他們身邊,很難做到,可是,給予他們必要的贍養費、有時間了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在他們生病的時候盡力治療、常回家看看,總歸是能做到的吧!
畢淑敏在文章《孝心無價》中說:「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俗話說,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大操大辦喪事,在不少地區都很常見。
問題來了,你認為,到底是生前盡孝重要,還是身后隆重操辦后事重要?是生前盡心盡力照顧老人的兒孫孝敬,還是在后事上哭得厲害、老人生前卻不見蹤影的兒孫孝敬?
最近,程穎就遇到了這樣的困擾。前幾天,程穎的奶奶因病去世了,奶奶有3個兒女,都拖家帶口回去給老人送終,可是,程穎由于工作需要,請不到假,無法離開。
得知程穎不能回去給老人送終,爸爸感到很不高興,認為女兒這麼做會讓自己沒面子,會被大哥一家和姐姐一家指責。
不出爸爸所料,沒見到程穎,大伯一家和姑姑全部炸了,紛紛打電話給程穎,質問她為什麼不回來送奶奶,罵程穎不孝,是白眼狼:「是送奶奶最后一程重要,還是工作重要?奶奶看不到你,九泉之下能安息嗎?虧得她生前最疼你,你個白眼狼,王八蛋。」
無法送別奶奶被罵白眼狼,程穎卻覺得自己很冤枉,尤其是大伯和姑姑一家根本沒有資格罵她:「我伺候她1個月,你們只是哭得傷心,在奶奶生前連面都沒露幾次,到底誰不孝?」
的確,在所有的兒孫中,奶奶最疼愛的就是程穎,為她付出良多。
「我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父母是種地的,沒啥文化,只能靠體力賺錢養活自己,盡管我父母早出晚歸,我經常見不到他們,恨不得吃住在地里,賺到的錢依然很少,甚至欠了債。」
眼看著種地無法養家糊口,程穎的爸爸無奈之下,便想要外出打工,程穎的媽媽也要跟著去。
程穎的大伯考上了大學,在一線城市安家立業,大姑遠嫁到了外省,兩三年才能回來一次,他們得知程穎的媽媽也要跟著一起出去打工,紛紛反對,指責程穎的媽媽自私。
「人家都是男人外出打工,女人留在家里帶孩子,照顧老人,你要是走了,不但我媽沒人照顧,還得幫你們帶孩子,像話嗎?」
正當程穎的媽媽無法應付丈夫兄姐的指責、快要妥協的時候,程穎的奶奶把大兒子和女兒訓了一頓,全力支持小兒媳婦跟著小兒子一起出去打工,許諾會好好照顧才4歲大的孫女。
「我爸媽走了,一年才能回來一次,我便跟奶奶相依為命。奶奶帶我14年,從4歲帶到了18歲,直到我讀大學離開。記得那個時候,我晚上將近10點半才能回來,奶奶就在門口等著我,給我做夜宵,直到我睡了她才能睡,起得比我早。」
從去年年初起,程穎奶奶的狀況就不好了,住了好幾次院。
「大伯和大姑老是說,奶奶身體會衰老得這麼快,都是帶我累病的,我們一家該為此負責,多次要求我媽辭職回老家照顧奶奶,我媽也答應了,可是,奶奶不讓,說我父母雖然有養老金,但是太少了,讓我媽多攢點兒錢,這樣可以讓我的負擔少一點兒。」
奶奶住院了,程穎的媽媽就會請假返回老家,照顧奶奶,直到奶奶出院,勸說她回去才會離開。
今年過年的時候,奶奶再度住進了醫院,情況很是糟糕,而那個時候,程穎的大伯和大姑都沒有回來,一個說是疫情影響無法離開,另一個說是公婆離不開她。
「我跟我媽留了下來,照顧了奶奶1個月,直到我老闆急了,說我再不回來,就以曠工處理,我才不得不離開。」
程穎也知道,奶奶的情況不好了,怕是撐不了太久了,可是,她沒得選。現在行情不好,保住這份工資還算高、福利待遇均不錯的工作,十分重要,她沒有想辭職就辭職的底氣。
程穎離開后,奶奶剩下的日子是在程穎媽媽的照顧和陪伴下度過的。
得知奶奶去世了,程穎第一時間去請假,也想要去送奶奶最后一程,可是,遭到了老闆無情地拒絕。
「小程,過年的時候,你奶奶重病,我看在你十分孝敬的份上,已經給了你20天的假,我算厚道的了吧!現在公司剛剛接到這麼大的訂單,你的崗位又十分重要,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人頂替你,你也得為公司著想一下吧!」
程穎的同事也安慰程穎,她的孝心奶奶已經看到了,不會責怪她的。再說了,不是有她媽媽在嗎?
最終,程穎還是沒能回去:「若是奶奶知道,我為了給她送終丟了工作,生活受到影響,估計也不贊成的。我媽也告訴我,我們母女問心無愧了,甭搭理那些哭得響亮、生前恨不得一年面都不露的親戚。」
讓程穎感到還算欣慰的是,媽媽告訴她,當大伯大姑跟前來參加后事的親戚指責侄女不孝敬的時候,不少親戚直接懟了回去,質問為什麼好幾年沒看到他們人影了。現在,大伯大姑安靜了許多。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孝敬老人,生前盡心盡力,總比身后哭得響亮要強許多。身后哭得再響亮,花的錢再多,也只能感動自己和不知情的人,老人已經離開了,根本享受不到。
他在世的時候,那麼想兒孫,那麼需要兒孫,想吃一些自己舍不得買的東西,想實現一些心愿,臨走的時候,最想再見兒孫一面,兒孫若是都滿足不了,甚至連面都不露一下,算什麼孝敬?辦后事的時候哭得再感人,又有什麼用?
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之所以經常發生,不僅是因為現實壓力導致的,更是因為我們忽略了長輩,忽略了孝道。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到底是誰不孝?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