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一談到夫妻感情,就想到「夫妻床頭打架床尾和」。如今,我們一談到夫妻感情,就感慨「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變化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首先,是物欲橫流的生活,扭曲了人們的觀念;其次,是冰冷的環境,讓夫妻感情變得淡薄起來。
不然,如今夫妻之間相互傷害的報道,怎麼會越來越多呢?感情這種東西,在殘酷的生活和現實的人性面前,往往顯得不堪一擊。
正如《詩經》中所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以往的山盟海誓還在耳旁回響,未曾想對方會違背自己的誓言。被他辜負了,就不要再念及那些已經過去的事兒了,及時放手就好。
夫妻兩人過了五十歲,哪怕感情再好,同床共枕,最好要留下這四個心眼。
一、要留意夫妻雙方的「財產」。
網絡上有一個段子,整部婚姻法所談到的,并非是維護夫妻感情的問題,而是怎麼保護金錢,防備對方分割財產的問題。
所謂「存在即是道理。」婚姻法之所以重點談及夫妻的財產,就是因為男女雙方終究會為了錢財家底而明爭暗斗,早已沒有以往純粹的感情了。
有些人希望另一半凈身出戶,就會轉移婚姻當中的財產。有些人為了自己獲益,對方倒霉,就會做出損人利己之事兒。
所謂「親兄弟,明算賬。」就連一個媽生的,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都會為了錢財而爭斗,更別說是毫無親緣關聯的夫妻了。
所以說,哪怕男女雙方結婚多年,也要在「財產」問題上多留心眼。
二、要對「上手」問題多留心眼。
談到「上手」問題,這就比較敏感了。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人之心態的扭曲,所以上手問題在這個年代,那是特別常見的。
所謂的「上手」,不僅包括了物理意義上的,還包括了精神層面的。也就是說,雙方上手,雙方經常冷戰,也屬于家庭B力。
這種行為,只有零次和無數次之分。要麼夫妻兩人和諧相處,誰也不傷害誰,都有自己的底線。
要麼夫妻兩人互相傷害,再也不顧夫妻之間的情分。
據我觀察,不少出現上手行為的夫妻,都有一個相同點:某一方特別差,周身戾氣,另一方特別懦弱,只會無限度退讓,不懂得保護自己。
一方脾氣差,一方懦弱,注定「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如此婚姻,再堅持下去,對于懦弱的那一方而言,終究是毫無意義的。
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避免家庭B力的出現。一旦出現了,悲劇就來了。
三、要對「距離」問題多留心眼。
夫妻雙方的距離,到底是親近一點比較好呢,還是疏遠一點比較好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親近一點,靠得太近,就是一場劫難。而太過于疏遠,就會影響到夫妻雙方的情分。不論怎麼選,都是有問題的。
既然說靠得太近不好,離得太遠也不對,那夫妻兩人該如何相處呢?最好的做法,便是「若即若離」。
所謂的「若即若離」,就是既不靠近,也不疏遠的意思。直白一點來說就是,我給你留點空間,你也給我留點余地,雙方互相尊重,互相維系感情。
這種「適可而止」的相處模式,其實很難做到。
因為這當中的「度」不好把握。稍有不慎,就會受到個人情緒的影響,走了極端,破壞了感情。
越是上了年紀的夫妻,越要有距離感。不然,多年積累的矛盾就會大爆發。
四、要對另一半的「原生家庭」多留心眼。
男女結婚,表面上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因為愛情而結合在一起。可實際上,男女結婚,是兩個不同的原生家庭的博弈。
你身為丈夫,就有可能受到妻子娘家人的為難。反之,你身為妻子,也有可能受到丈夫婆家人的刁難。或許,夫妻雙方的矛盾,就跟兩個原生家庭的人與事兒有關。
小舅子總喜歡挑撥離間,你也很無奈,因為妻子有可能不聽你的話。小叔子總愛搞事,你也改變不了什麼,因為丈夫可能更偏心弟弟。
這些原生家庭的親戚,那是最難對付的。試想,妻子的娘家人需要用錢,身為丈夫的你好意思拒絕嗎?哪怕你想拒絕,你妻子也會跟你鬧。
有些時候,讓夫妻兩人爭斗不休的,并不是這兩人有什麼深仇大恨,而是這兩人背后的原生家庭的親戚,或多或少都喜歡搞事。
對這些關系錯綜復雜的三姑六婆,多留點心眼,總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