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給予孩子平等的愛,這樣才會使家庭更和諧。
偏心哪一個孩子,其他孩子的心理都是不好受的。
兄弟姐妹是我們在世上最親近的人,倘若父母在未來的哪一天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間仍然需要互相扶持,互相幫助。
父母是家里的主心骨,父母在對待子女的態度上保持一樣的水準,這樣才不容易發生家庭矛盾。
子女是渴望父母的關愛的,如果父母對這個子女沒有像對待其他子女那麼關心和疼愛,被冷落的子女多少會感到不舒服一些。
如何更好地處理并協調家庭關系是門學問,良好的家庭關系是需要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努力去維系的。
劉梅(化名)、劉強(化名)、劉東(化名)是農村姐弟三人,他們從小一起長大,感情十分要好。
他們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靠做農活維持生計,供養三個姐弟長大。
從小在父母和親戚的眼里,小兒子劉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十分出色,父母也很疼愛劉東。
劉梅和劉強的成績就很普通,劉梅很懂事,看到家里這個經濟條件,自己的學習成績又不是很出色,早早地輟學了,開始四處打工,補貼家用。
反而這個大兒子劉強十分調皮搗蛋,經常惹是生非,沒少給父母添麻煩。
三姐弟成年后,劉東十分出息,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大學畢業后又在城里找了份好工作,也算在城市扎根了。
劉東的父母經常在村民們那里炫耀,我兒子可是咱們村子里第一個大學生,村民們也為老劉家出了一個大學生感到高興。
劉東的父母為了幫助兒子在城市里買房,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劉梅和劉強在外打工賺的錢也拿來幫助弟弟劉東在城市里買房子。
這些年,家里的大部分錢也都花在劉東的身上了,供劉東念書,給劉東出生活費。
有的時候劉梅和劉強也感到心理不平衡,憑什麼他們倆就要打工賺錢,弟弟劉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理得地花著家里的錢。
有的時候甚至因為父母的錢不夠弟弟的學費,還要將二人辛苦打工的錢拿走,給弟弟交上學的學費。
老劉家偏心這個小兒子,也是很多村民都知道的事情。
劉強感嘆,還是學習好在家有地位啊,這不現在在城市里買房子還有爸媽的補貼。
等到劉強結婚的時候,父母因為沒有多少積蓄,只拿出了幾千塊錢給劉東當彩禮錢,這讓劉強的面子十分掛不住,女方家里也感到不高興。
此時劉強認為,同樣是兒子,為什麼差別這麼大,自己結婚父母就出了這麼點錢。無論弟弟干什麼,父母都盡心盡力,傾盡所有。
父母對待兒女的不同態度,也讓姐弟幾人的關系變得不像原來那麼好了,開始有了隔閡。
後來,姐弟三人的父親去世了,留老母親一個人在家里做農活,維持生計。
常年的勞累使母親病倒了,母親住院讓姐弟三人感到十分緊張,都在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看望母親。
姐弟三人平攤了母親的住院和治療費用,每個人花費了一萬五千元。
母親有醫保,等到母親痊愈出院后,獲得了兩萬元的報銷款。
可是,母親拿到這筆報銷款后,就將這筆錢偷偷地全給了小兒子劉東。
後來大兒子劉強知道了這件事情后,實在忍受不住內心的委屈,詢問母親,姐弟三人都有出醫藥費和住院費,為什麼所有的報銷款都給了弟弟劉東。
大兒子劉強認為母親這麼做,不是存心讓姐弟三人的關系惡化嘛,讓姐弟三人因為這點錢而走向絕交的道路嘛。
母親聽到大兒子這麼說,感到很慚愧,只能辯解道:「這筆錢先放在小兒子劉東那里保管,等到時機成熟是會分給你們的。
」
大兒子劉強早就不信母親這無力地解釋了,從小到大,但凡家里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先緊著弟弟,母親告訴他和姐姐,要讓著弟弟,不能和弟弟爭。
既然母親都那麼說了,他們也比弟弟大,自然凡事都讓著弟弟。
等到弟弟長大成人了,母親拿出了所有的積蓄給弟弟在城里買房,而到自己結婚了,卻拿不出多少錢來,這件事放在誰身上,能覺得舒服啊。
這次母親生病住院,大兒子劉強和大女兒劉梅在母親的病床前盡心盡力,一直守在母親的病床前,照顧著母親。
姐弟二人都沒有睡一個好覺,直到母親痊愈能夠出院,他們才放下心來。
反觀這個小弟弟劉東,以工作忙為理由,只來看過母親兩次。
但是母親對姐弟三人的態度完全不同,一看到小兒子來,母親立馬露出了笑臉,對待小兒子的態度十分好,一個勁地問小兒子工作累不累,辛不辛苦。
劉強責怪弟弟劉東來照顧母親的時間太少,對母親關心不夠。
母親立馬沒有給劉強好臉:「你懂什麼,你知道你弟弟工作多忙嗎?有本事你也像你弟弟一樣出息,在城市里找個好工作。
」
劉強被母親指責得只好不說話了,但是這種在對待子女態度上的差別讓劉強寒了心。
大姐劉梅聽說了母親把報銷款只給小兒子劉東這件事,也感到十分氣憤。
認為同樣是兒女,她和大弟弟在病床前盡心盡力照顧著母親,卻沒有得到報銷款,反而便宜了只來過兩次的小兒子。
劉東知道了這件事,立馬把報銷的兩萬塊錢拿了出來,他說,當時母親給他這兩萬元的時候,他并不知道怎麼回事,以為他們姐弟三人每個人都有。
既然姐姐和哥哥都沒有,他也是不好意思要的。
看到弟弟把錢拿出來了,姐姐和哥哥也是不好意思要的,劉強說,這筆錢還是留給母親當營養費吧。
劉東接著補充道:「我們姐弟三人是世上的親人,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影響了我們之間的關系。」
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父母很難一碗水端平。
但是明顯地偏心,會使其他的子女感到很不舒服。
一、父母要學會以同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
父母與子女能夠結成親情關系,便是一種緣分。
父母撫養子女長大,子女照顧父母變老,這是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父母一味地偏心其中的一個孩子,未免會使得其他孩子感到寒心。
認為他們自己是家中可有可無的存在,父母并不在意他們,只在意那個被偏愛的孩子。
這還會影響到幾個孩子之間的關系,父母偏心其中一個孩子,對整個家庭關系的和諧是沒有好處的。
因此,在生活中,父母盡量要以同等的態度對待家中的每一個孩子。
二、學會珍惜身邊的血脈親情
我們身邊的兄弟姐妹是和我們最親近的人,他們和我們一樣,身上流著相同的血。
這種血脈親情是永遠割舍不斷的,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往往第一時間出現的,便是我們的親人。
他們及時為我們提供幫助,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和問題。
我們要學會珍惜身邊的血脈親情,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影響了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
如果發生了矛盾,有了誤會,要及時把問題說開,這才有利于家庭關系的和睦。
文/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