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上映的《燃燒吧,火鳥》是劉文正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中兩位女主角由林青霞與呂秀菱出演。
上映之后,很多觀眾都發現呂秀菱的風頭已經壓過了林青霞。
此時的呂秀菱作為瓊瑤劇的新寵兒,看起來前途無限光明。
可誰能想到這麼一位清純少女,會下海拍片。
那導致她「墮落」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呂秀菱出生于1962年,
她自幼學習鋼琴與琵琶,自然也就被陶冶出素雅的氣質。
這與瓊瑤劇中的女主角可以說是完美契合。
在參加台灣著名選秀節目《五等獎》時,坐在台下的瓊瑤一眼就相中她。
此時的林青霞已經準備離開台灣,前往香港拍商業片了。
瓊瑤苦于無人可以接任林青霞,于是才來到選秀會場,希望能夠找到林青霞的接班人。
在舞台上彈奏琵琶的呂秀菱,一下子抓住了瓊瑤的眼睛。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在瓊瑤親自邀請之下,呂秀菱踏入了娛樂圈。
在瓊瑤描繪的藍圖里,呂秀菱未來是必然可以代替林青霞的。
在簽約瓊瑤的公司后,呂秀菱一連拍攝了七部文藝電影。
《夢的衣裳》《燃燒吧,火鳥》等影片,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可惜文藝愛情片市場很小,不然林青霞也不會選擇離開台灣。
到了1983年,還沒有走紅的呂秀菱面對了一個十分尷尬的現實。
瓊瑤的巨星公司倒閉了。
此時的影院正在流行香港的動作片,喜劇片。
比如成龍的《A計劃》,許冠杰的《最佳拍檔》,洪金寶的《人嚇人》。
鬼馬搞笑的電影,才是當時的王道。
林青霞到香港后拍攝的《新蜀山傳》《東方不敗》等等,也都不是文藝片類型。
而一直深耕文藝愛情片的呂秀菱,
浪費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其實來香港拍戲的台灣女星有很多,比如胡慧中,張艾嘉,王靜瑩等等。
當時發展特別好的只有林青霞和王祖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林青霞能夠拉來投資,
當年只需要武俠劇題材加上林青霞,這兩個要素,就有大老闆愿意出錢投資。
而呂秀菱明顯沒有這樣的實力。
本性內斂的呂秀菱不善于交際,
在社交舞會上更是安靜的坐在角落,不發一言。
在娛樂圈這樣的名利場,不主動出擊永遠不會有機會。
來到香港發展的呂秀菱為了適應環境,先與曾志偉合作了喜劇片《大頭兵》。
投入市場后毫無波瀾。
為了制造一鳴驚人的效果,呂秀菱在1986年答應出演故事片《心鎖》。
這是根據台灣作家郭良惠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原著因為大量描寫叔嫂間的戀情而被封禁。
影片為了噱頭,將這些內容搬上大熒幕。女主呂秀菱與黃仲昆,林瑞陽二人有著很多[[[大尺度]]]鏡頭。
一代文藝女神,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這部影片在當年的票房榜上排在56名。
所以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即便是呂秀菱突破自己極限,拍攝[[[大尺度]]]電影,
但是沒有好的劇本,好的導演和主演,想要大火幾乎不可能。
林青霞合作的導演是徐克,男主是李連杰,女配是李嘉欣。
除了沒有資源,呂秀菱的氣質實在是太過于文藝,端莊。
看起來就像是大家閨秀,書香門第。
即便她拍攝[[[大尺度]]]電影,也無法做到葉玉卿,翁虹,邱淑貞的表情和意境。
就好像來到路邊攤,大家就愛吃爆炒肥腸和烤腰子,
這時候上一盤素炒百合,就算它再好吃,也是不合胃口的。
所以呂秀菱一開始就選錯了路線。
雖然呂秀菱的事業停滯不前,但是卻早早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呂秀菱在1998年嫁給了一位外籍富商,婚后的生活自然十分甜蜜。
這樣美麗溫柔的女子,雖然不適合娛樂圈,
但成為一個賢妻良母,完全沒有問題。
丈夫的財力,已經不需要呂秀菱外出工作了,于是她再度撿起過去的愛好,每天與音樂為伴,還自費出過幾張琵琶專輯。
即便是歲月流逝,她的狀態依舊保持得清新脫俗。
如果不是早年投入影視圈,生不逢時,呂秀菱說不定在音樂上的成就會更高。
可惜人生沒有如果,女星走紅也不僅僅依靠長相氣質,運氣資源人脈缺一不可。
對于這位生不逢時的女星,大家還有印象嗎?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