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秋月(化名)第一次見到大姑姐李秀蓮(化名)的時候,她和李華建(化名)剛在一起沒多久,還在談戀愛。
那時候白秋月還很內向,不太愛說話,而且其實她也沒什麼機會發表想法,因為一頓飯下來基本都是大姑姐在說話。
飯桌上,大姑姐一直不停地教訓李華建,說他應該怎麼怎麼樣,哪里哪里做得不對,李華建一直低著頭,默默地吃飯,感覺好像已經非常習慣這樣的情景了。
也正因為如此,白秋月對大姑姐李秀蓮的第一印象就是喜歡「說教」,大姑姐說的很多道理白秋月是贊同的,所以她也覺得大姑姐是一個知識淵博,經歷豐富的人。
後來白秋月和李華建結婚之后,和大姑姐之間多了一些往來,白秋月對大姑姐有了新的印象。
白秋月發現大姑姐嘴上說的和行為不一樣,比如大姑姐說讓他們要早睡,十一點之前就得睡覺,可是大姑姐經常在零點后給她發分享鏈接和發朋友圈。
所以慢慢地,白秋月對大姑姐說的話就沒有那麼信服了,很多時候聽完了轉眼就忘,和大姑姐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少了。
白秋月的婆婆從生病以來一直在他們家住著,她每天都辛苦地照顧婆婆,但是大姑姐一點也不了解她的難處,反而責怪她沒照顧好婆婆。
白秋月也不反駁什麼,直接把婆婆送到了大姑姐家,兩個月之后,大姑姐家3口變1口,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白秋月和李華建結婚之后,是租房子住的,李華建上班早出晚歸,還總是加班,白秋月平常除了本職工作也會做一些兼職,兩個人都挺忙的,但也是因為這樣收入很可觀。
兩個人結婚五年后,買下來屬于自己的房子,也開始準備要孩子,但是很多時候意外總是比計劃多,在白秋月查出懷了孩子沒幾個月之后。
婆婆去醫院體檢,被查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雖然現在基本都還是早期,但李華建因為擔心母親,還是在和白秋月商量之后把母親接到了家里來住。
因為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是必須要嚴格控制飲食的,所以白秋月在網上給婆婆查了很多食譜,早上5點就要起來給婆婆做早飯和中飯,這樣等婆婆起來熱一下就行,晚上也是一下班就回來給婆婆做飯,接著再做兼職來還房貸。
一開始他們一家人和婆婆相處得都很好,婆婆晚上也經常幫助白秋月打下手,還會親自下廚,周末如果他們加班,婆婆也會幫他們照顧一下孩子。
但是後來隨著年齡的遞增,婆婆的身體越來越不好,甚至出現了手抖的現象,
白秋月趕緊帶婆婆去醫院檢查,結果沒想到真的是不好的結果。
醫院的檢查結果顯示婆婆得了帕金森病,這麼大的事,白秋月趕緊打電話告訴了大姑姐李秀蓮,她得到消息后立刻趕到了醫院。
大姑姐到了醫院第一件事就是把白秋月一頓罵:「白秋月,你也太廢物了,怎麼這麼點事都辦不好,你說你還能干什麼,你看看母親被你照顧成了什麼樣子,真是白疼你了!」
白秋月聽到后,在心里冷哼,此時她并沒有想反駁或者怎樣,因為覺得婆婆對自己挺好的,照顧也是應該的,所以也就只聽著大姑姐說話。
可是白秋月沒想到大姑姐的話越說越難聽,她實在是忍不了了,就決定不再接這個燙手的山芋,她生氣地吼道:「你行你來,明天我就把媽送你家去。」
李秀蓮當然也不想接這個爛攤子,但她此時已經下不來台了,而且覺得弟媳就是說說而已,不會真的這麼做的。所以李秀蓮張口就說:「行,媽以后我來養。」
隔天,李秀蓮沒想到弟媳居然上門把婆婆送來了,還貼心地貼心地給了大姑姐一張單子,上面寫滿了婆婆能吃的和不能吃的,還附贈了一小本菜譜。
李秀蓮看著病懨懨的母親內心非常后悔,但是事已至此,話也已說出口,容不得她再反悔,只能把母親扶進房間,然后在床邊看著弟媳遠去的身影默默悔恨。
李秀蓮每天都得給母親精心制作單獨飯菜,煩不勝煩,她終于體會到了弟媳每天早起的痛苦,她每天都被這些工作和家務壓得喘不過氣,根本沒什麼時間休息。
不僅僅是李秀蓮一個人快受不了了,李秀蓮的老公和孩子也快受不了了,每天都在抱怨,想讓李秀蓮把母親送到養老院去。
丈夫和孩子都開始抱怨老人給家里帶來的影響。
李秀蓮是想過把母親送到養老院的,但是一開始因為弟弟、弟媳不同意沒送,後來是因為母親的病情越發嚴重,基本需要臥床養病,養老院的護理費太高,所以沒送成。
母親只能在家里繼續住著,李秀蓮不把母親送到養老院,丈夫和孩子不樂意,因為今年是孩子大學聯考,非常重要的一年。
丈夫跟李秀蓮一直在商議合適的解決方式,但是雙方一直沒有找到他們都同意的方案,于是他一氣之下帶著孩子搬出了家里,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陪孩子大學聯考。
李秀蓮看著空蕩的家,美好的一家三口變成了一口,非常地后悔,如果自己沒和弟弟、弟媳鬧掰,事情可能也不會演變到如今這個局面,可惜為時已晚。
高情商的人在社會中會比低情商的人更可能獲得好的機會,更可以結交到不同職位、不同性格的人,也更容易得到高的社會地位。
但是高情商并不等于一直在贏,一直站在社會的頂端,高情商更多的是能快速讀懂局勢,知道自己該退還是進,迅速靈活的反應,清晰地知道自己此時此刻該說什麼、該怎麼做。
一、不能體察別人之苦就不要妄言
大姑姐李秀蓮就是低情商的典型,她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不應該用自己的認知去否定別人。
在醫院的時候,李秀蓮把母親生病這件事全部怪在了弟媳身上,可是她不知道帕金森病本來就是一種會隨著年齡衰老,而可能患上的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未知他人苦,就覺得對方沒有用心、沒有好好照顧,是非常不妥的一種行為,如果沒有這件事,可能最后大姑姐李秀蓮也不會走到一家三口只剩她自己的局面。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從結果直接推導原因,不要隨意斷言他人的意圖或者目的,在不知道事情全貌的時候,多觀察,少說話。
二、低頭不等于輸
李秀蓮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做事太過于剛硬,只知道直來直去,明明這件事是她的問題,但是她為了爭那一口氣,絲毫不低頭,拒不和弟弟、弟媳認錯。
其實如果在事情發生后,她跟弟媳低個頭道個歉,可能他們兩家就可以坐下來和平地商議,輪流照顧母親,這樣就不會出現如此的局面。
所以,我們在犯錯誤之后一定要知道承認,低頭并不等于輸,有的時候認輸也是一種贏。
文/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