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則上講,父母應該養育子女,子女應該孝敬父母,子女不孝就該天打雷劈。但是從事實來看,并不是很多父母都值得被子女孝敬。
生育之恩大于天,這既包括生更包括育,只生不育,只生不養就不如不生,生養之恩不能成為父母啃小的借口。
吳明(化名)家境不是很好,但老房拆遷后父母還是拿著一百多萬開啟了環游世界的旅程。
結果,等一百多萬花完的時候,兒子也拒絕了給父母養老。
吳明家境不好,但是父母還好吃懶做,一年到頭來也給他攢不了幾個錢,家里事情反而還需要吳明處處操心。
不過好在吳明爭氣,肯在生活各個方面下苦功夫,不管是干苦力還是學習,吳明都能很出色地完成任務。
吳明家在城郊有一套房子,不過那是爺爺輩傳下來的,常年沒人住,到處都是灰塵,滿是堆放的雜物,人進去連歇腳的地方都沒有。
不想收拾老房子,吳明父母便一直都在村里住著,一家靠田地每年的收入過活
。
別的父母都想著拼命努力工作,好給孩子攢點錢,讓后代過上好日子。
可吳明的父母卻從沒有這種想法,他們一直都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孫想要的東西就要自己掙,他們才懶得操心后代的事情。
吳明父母一直過著躺平又擺爛的生活,村里和吳明父親年齡相仿的人都選擇了進城打工,每個月都會最少拿3千塊錢回家。
但是吳明父母只覺得能讓孩子過上衣能蔽體,吃喝不愁的生活就好,并沒有多大的奮斗心思。
吳明卻和父母完全不一樣,他實在受夠了父母所謂的擺爛,受夠了那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吳明一心只想著用學業換未來的美好生活。
雖然吳明并沒有考上很好的大學,但是好在經常給父母收拾爛攤子,逐漸培養了他的處事能力,憑借這一點也在校園招聘上找到了不錯的工作,算是暫時有了能糊口的活計。
吳明父母每年也只給他交學費,生活費之類的其他雜七雜八的款項全都得靠他自己掙。為此,吳明可算是吃了不少苦,大學一個學期就沒真正空閑過,一直在四處打工。
後來,吳明拿著7千的月薪,住著公司單位分配的房子生活了將近一年,手里攢了些積蓄后,他便換了一份工作。
吳明也不是不孝順的人,自從開始工作以后每個月還會給家里打些錢回去,雖然僅有1千塊錢,但是歸根結底也算孝敬了父母。
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兒,吳明也不是傻瓜,父母只給他出學費,他才不可能做出找到工作就把將近一半的月薪都交給父母的事情。
吳明有心只給父母1千塊錢,但是父母無心過問吳明的工作和生活,對這個兒子完全就是一種放養的態度,夫妻倆在村里過起了悠哉的田園生活。
早習慣了父母的擺爛態度,吳明只慶幸自己一直以來都堅持靠自己,從沒想過要從父母那兒得到婚房和車之類的東西。
也好在吳明早早就斷了向父母索取的念想,不然哪怕他等到40歲也等不來父母給他交房子的首付。
吳明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新的工作,公司雖然不包食宿,但是薪資很可觀,吳明一進公司就是底薪1萬3,這讓他稍微燃起了一丁點靠自己努力買房的希望。
成家立業對誰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吳明并不想一個人孤獨終老,因此平常也沒光顧著工作,在工作之外也有發展幾段感情。
但是,他的好幾任女友都嫌棄吳明買車買房費勁得很,家里還有兩個完全幫不上忙的大人,因此最后都沒同他修成正果。
盡管吳明不斷證明自己有能力買房買車,有能力讓女方過上很好的生活,但是這都沒能留住對方。
畢竟,結婚之后,有些時候完全不是只靠夫妻兩個人努力就能把生活過好的,有長輩幫襯總歸是能把小家的日子過得好些。
後來,終于有一個機會讓吳明看到了買房成家的希望。
原來,吳明父母老家的房子拆遷,補償了他們一家一百多萬。這筆錢對他們家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筆巨款,但是他們卻并沒有拿這筆錢買房。
準確地說,是吳明的父母沒有買房。他們用這筆錢開始了說走就走的旅行,錢到賬以后的第二天就報了旅游團,用這筆錢環游了世界,期間還不停拍照發朋友圈艾特吳明。
吳明心下很無奈,甚至還有些生氣。因為當時吳明已經和女友領了結婚證,當時自己買房就缺錢需要父母救急,但他們不僅拒絕出錢還拿著這一百多萬環游了世界。
最后,還是岳父岳母拿出了養老錢才解決了吳明和妻子買房的問題。吳明也因此對岳父岳母多了一份敬意。
吳明妻子出身于中產家庭,父母都有退休工資,每個月合起來能領8千多
,完全不用子女操心養老問題。
而且,岳父家里只有妻子一個獨女,沒有其他兄弟姐妹,所以才會在吳明需要錢買房的時候動用養老金全力相助。
吳明妻子是名校畢業,每個月工資也有1萬,夫妻倆生活如果不考慮短期內要孩子,完全沒有什麼生活負擔。
因此,二人在婚后解決了買房問題后也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吳明認為,雖然一百多萬自己一毛錢也撈不到,但是好在收獲了岳父岳母一家的支持,倒也不虧。
在吳明過著幸福生活的時候,麻煩卻很快就來了。
原來,父母在旅游的5年期間一直都在毫無顧忌地大花特花,很快就把一百多萬玩兒了個精光,但是想到村里房子已經被拆,城郊的房子也根本住不了人,無處可去,二老便想到吳明家養老。
不想被父母繼續坑害,更不想年紀輕輕事業和家庭都沒穩定就被父母拖累,吳明就拒絕了父母要來養老的要求,只說家里臥室不夠,住不下父母,還說要等父母70歲再給他們養老。
父母自然清楚這是兒子的推辭,但是他們自己也沒臉賴在人家岳父給買的房子里不走,便又去投靠了別的親戚。
做人都要學會自食其力,啃老和啃小同樣可惡。
每個人自食其力的意義在于要勤于和敢于承擔生活賦予每個人的責任。為人父母者應該為尚未成年的子女提供應有的庇護,為人子女者應該在有能力的時候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大家既要學會面的困難懂得尋求幫助、懂得給予幫助,也要學會在困難面前獨當一面,利用自己手邊現有的資源解決難題。
啃老的年輕人很無恥,但是啃小的老人也同樣過分。做父母的可以依靠兒女,但不能過度依靠兒女,更不能自己吝嗇付出還強求兒女孝道。
不管是什麼道理,都需要給出具體的情境才能作為參考,否則就只是空話。
文/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