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谷愛凌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其實當初走紅時,就有很多感覺營銷力度太大,有點不正常。
如今回頭再看,確實這一切看起來更像是一場「生意」。
如今曲終人散,大家各自離場,網友還是單純欣賞她的好身材也好,不要上火。
其實歸化球員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無論是足球籃球這樣的大型項目,還是冰壺滑雪這樣的冷門項目。
看看法國足球隊大家就明白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非洲球隊。
大家可以簡單的將歸化球員認知為「雇傭兵」。
冰雪類項目很多都是貴族項目,比如一套冰壺就大幾十萬,國內能有多少家庭可以承擔,甚至接觸到的孩子也是零星可數。
這樣的項目又怎麼能產生優秀的運動員?
可是要舉辦冬季奧運會,國內這方面的人才太少,那怎麼辦?
只能選擇請雇傭兵了。
其實谷愛凌并非是特例,當時有很多歸化球員,只是如此成功的僅她一人而已。
谷愛凌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母親是來自中國的高級知識分子。
她的運動天賦和賽場能力毋庸置疑,而她的高顏值和好身材也是天生適合「造星」。
能成為體育明星的女運動員必然是有著不俗的顏值,比如惠若琪。
靠著自己的外形條件,谷愛凌一躍成為愛國體育明星。
配合上營銷團隊打造的人設,谷愛凌在國內的地位越來越高。
谷愛凌代言雅詩蘭黛,元氣森林,凱迪拉克等等超過20多家大品牌廠商代言。
而她的平均代言費是150萬美元。
可想而知,光是代言費她就已經是財富自由了。
可惜她是否真的愛國已經不重要了。
商家靠著她代言廣告賺錢,消費者認同她的「回歸」而買單消費。
她自己也是賺的盆滿缽滿,如今賽事已經過去,
已經不需要谷愛凌來撐門面,所以一拍兩散倒也是合理正常。
未來即便是身披美國隊服參加比賽,也是可以理解的。
谷愛凌在獲得金牌后就開始進入名媛圈,常常出現在社交場合的她,也是全場的焦點人物。
騰訊體育還特別為其制作了《谷愛凌:我,18》這樣的紀錄片。
通篇都是在描述一個天之驕子的強悍人生。
可以說無論是哪一方,都想將谷愛凌塑造成一位極其優秀的青年領軍人物,
憑心而論,這個出發點是好的,用來激勵當代中國青年奮發圖強,努力工作生活。
只是當過度營銷之后,就會引起大家的反感。
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天賦,大多數人只是平凡的。
而且她的母親是業余滑雪教練,這讓谷愛凌從三歲開始就接觸到滑雪。
母親從小到大帶谷愛凌參加各種興趣班,每一個都試試,最后試出來她的滑雪天賦。
這樣的家庭條件就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
所以谷愛凌的成功并不具備復制性,我們可以學習她的努力精神,但不要妄想復制她的成功之路。
其實當初谷愛凌歸化,多少是幫助中國隊獲得了金牌,掙到了面子。
如今出色完成任務,回到自己原來的生活,也算是合情合理。
再用「愛國情懷」留住她,現在是沒有道理的。
畢竟滑雪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還是太過于遙遠了。
體育所要傳達的是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而不是一定要用金牌來裝飾門頭。
就像中國足球,實在是發展不起來,那又有什麼辦法。
即便是11個歸化球員幫助中國獲得了世界盃冠軍,可這個真的有意義嗎?
對于歸化球員,大家覺著真的有必要嗎?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