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最聰明的媽媽,都懂得把自己當成「外人」
2023/06/09

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需要的是自由而包容的成長環境。

只有我們放下控制欲和支配欲,把孩子當成「外人」,孩子才能成為獨立的個體,走向屬于他的人生旅程。

在網上看了一位媽媽的分享,頗有感觸。

她在朋友家幫忙輔導孩子作業,期間,有一道題比較難,她連續講了好幾遍,朋友孩子還是一臉懵。

于是,她繼續耐著性子又講了三遍,孩子就特別感動,說:

「阿姨,你真好,真有耐心,如果是我媽媽早就大發雷霆了。」

她聽了卻十分不好意思,因為她對自己孩子同樣是沒有耐心。

于是她開始反思,為什麼自己對朋友孩子能如此好脾氣,對自己孩子卻不能容忍。

原因有兩個,一是她要照顧朋友的感受,二是要照顧朋友孩子的感受。

但是她卻從來沒有照顧自己孩子的感受。

自此,她在和兒子相處時,開始有意識地把自己當「外人」,管住嘴,收斂脾氣,保持分寸感。

一段時間后,她發現,自己在變輕松的同時,兒子也一步步優秀起來。

想起書本《認知差》里的一句話:只有放棄父母的身份,才能做好父母。

很多時候,孩子們缺的不是愛,而是界限。

一個不會左右孩子思想,不會控制他們生活,把孩子當做獨立個體,把自己當做「外人」的媽媽,才是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媽媽把自己當「外人」,孩子更獨立

在愛的視角下,媽媽們總有一種孩子還小的錯覺,不自覺的替孩子操心,包辦孩子的一切。

知乎上有一位媽媽,就因為從小把女兒照顧的很精細,導致女兒都高中了,還把每周的衣服攢著帶回家洗。

更讓她難受的是,有一次女兒腹痛難受,卻寧愿等她回家,也不愿下樓去社區醫院看看。

可就是這樣一個凡事依賴她的女兒,卻因為在澳洲朋友家待了一個月,而徹底大變樣,不僅會洗衣服、做飯、搞衛生,還把自己管理的井井有條。

媽媽連忙打電話問朋友:「你到底是施了什麼魔法,我家孩子竟然變化這麼大?」

而朋友卻回答:「我什麼都沒做。」

確實,女孩剛下飛機,朋友就告訴她:我跟你媽媽是朋友關系,但是我們誰也不欠誰的,所以這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你必須自己照顧自己。

并和女孩約定好:

首先,你要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

第二,我做飯時你要幫忙,否則你沒有權利吃。

第三,吃完你要負責清洗自己的碗碟,這不是我的責任。

第四,你可以外出游玩,我有空可以陪你,若沒空,你就要看地圖,做規劃,查路線。

女孩瞬間懵了,但因為遠在他鄉無法求助媽媽,她只能去適應。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能力照顧好自己,但父母的過度承擔,剝奪了孩子的成長。

從父母的視角跳出來,用旁觀者的身份去養孩子,父母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鍛煉。

就像《少年發聲》里的暢暢媽媽,她從不把女兒捧在手心里,也很少照顧女兒的生活,所以一直被鄰居說不是親媽。

但她的女兒,剛上小學,就會自己做簡單的飯菜。

大一點后,就能自己過馬路,坐公交,乘捷運。

五年級時,女兒就能獨立去菜市場買菜了。

出游時,女兒的行李再重也會自己拿著。

媽媽說:「我很愛她,這些,就是我對她的守護。」

是啊,美籍華裔教育專家畫云博士也說:

「愛孩子和愛其他的珍愛物件或寵物不同,珍愛的物件或寵物要保留在身邊,欣賞愛惜。

可是愛孩子卻是為了有一天讓他們離開我們,并時刻為他們的離開做準備。

父母把自己當外人,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智慧地從父母的角色里退出來,讓孩子學會擔當和責任,成為一個獨立能干的人。

媽媽把自己當「外人」,孩子更自律

相信不少媽媽都有這樣的困擾:孩子對學習不上心、拖拉磨蹭、一點點作業也要討價還價......

你催著逼著孩子學,有時候打罵都用上了,孩子就是不知悔改。

甚至,你越是管著他,他越是故意氣你。

綜藝《老師請回答》里,就有這樣一個女孩。

她學習很不自覺,每天都要父母催著學習,作業經常漏寫少寫。

可細問之下才發現:女孩抵觸的從來不是學習,而是媽媽的控制。

每天,女孩除了要完成學校作業,還有很多媽媽留的作業。

周一到周六的學習安排都要聽媽媽的,就連周日都沒有時間放松一下。

媽媽每天下班回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作業完成沒有?匯報一下今天的學習情況。」

有時女兒不做課外作業,媽媽就會強制女兒寫完,哪怕女兒已經睡下了,哪怕已經夜里十一點了。

心理學家李雪說:外驅力,也能驅動一個人,但它帶來的感覺是較勁、痛苦和內耗。

只靠「他律」造就不了「自律」的孩子。

媽媽在學習上過度參與,毀掉的是孩子的內驅力。

在針對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控制問題上,《自驅型成長》一書早就指出: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就應該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咨詢顧問」。

從孩子的學習中退出來,把主動權還給孩子,把自己當個「外人」,只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指點。

就像把兒子送進美國麻省理工的鄧明揚媽媽,一開始她也愛幫兒子規劃安排,但后來發現,這樣不但自己很容易著急上火,兒子還會失去興趣,于是她就果斷放棄陪學了。

學習的事情靠鄧明揚自己,媽媽就負責信息收集和后勤保障。

因為在學習上有足夠的自主權,媽媽也沒有盯著成績,所以鄧明揚一直保持著一種熱情,學什麼都是自覺自律的。

每個孩子都有對自主、自我的渴望。

媽媽在孩子的學習上當個局外人,不是不負責任,而是用一種以退為進的方式,保護孩子對學習的自主和興趣,孩子才能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媽媽把自己當「外人」,親子關系更和諧

復旦教授王德峰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以前老鄰居的電話求助。

那是一位中年媽媽,兒子已經高三了,但母子倆的關系卻特別僵,媽媽一開口說話,兒子就立馬頂回來。

到了后面,媽媽只能保持沉默,母子倆每天見面卻形同陌路。

如今眼看就要大學聯考了,兒子的成績卻一直在下降。媽媽有心找兒子溝通,但每次都只能以吵架收場。

聽完,王教授只給了一個建議:「從今天起,你把自己從中退出來。」

媽媽不解,王教授就解釋道:

「也就是說從今天起,你別再把他看成是你的兒子,你也別把自己看成是他的母親。」

「你就把他看成是你的好朋友照料不了,所以托付給你的孩子。」

電話的最后,王教授還交待這位媽媽,作為「外人」,你只要做三件事就夠了:

別讓他餓著了;

天冷的時候,別讓他凍著了;

晚上讓他睡安穩了。

這位媽媽將信將疑,卻還是照做了。

兩個月后,她驚喜地告訴王教授:

「我沒想到,我兒子身上有那麼多優點,我以前怎麼沒看見呢?」

「我還知道了,原來我的兒子深深地愛著我。」

原來,當這位媽媽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再拿著自己的標準評價孩子時,自己不焦慮了,親子關系也跟著破冰,和兒子越來越有話說。

有句話說,愛需要距離。說的就是親子關系里的刺猬效應

刺猬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要保持一定距離,否則就會變成互相刺傷。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懂的比孩子多,人生經驗比孩子足,所以不自覺的以愛之名,行操控之實。

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安全距離,他們需要尊重,需要自由,需要成長。

來自父母的干涉,往往只會激起孩子的抵抗、逆反情緒,造成親子間沖突不斷。

主持人孟非說過,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介入的越深,子女的幸福可能性越低。

媽媽把自己當成「外人」,就是藏起一半的愛,收起控制的手,給予關懷卻不干預,給予照顧卻不越界。

只有親子間的界限明確,孩子才能真正的快樂,親子關系才不會失衡。

教育家尹建莉說:

母子間的感情應該是綿長而飽滿的,但對孩子生活的參與程度必須遞減。

泛濫的母愛和泛濫的洪水一樣,已不是河床里奔流的能量,而是破壞力和災難了。

是啊,真愛孩子的媽媽不會一味放縱自己,去干涉孩子,而是把目光放長遠,以旁觀者的心態,理智地去愛。

學著轉換思維,不去焦慮,不去操心。

學著從中退出來,放手,也放下控制欲。

把自己當成外人,給孩子磨煉,給孩子尊重,給孩子邊界。

從而激發孩子成長的能量,讓他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盡早分離出去。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日本鐵軌橋洞下的17㎡蝸居:3米5挑高切一半,上做臥室,下做衛浴
2023/08/09
日本15歲「最可愛高一生」票選冠軍出爐! 網友震驚:以為小學生
2023/08/09
遊日本「台人1穿搭犯大忌」 友驚:沒事不會穿!網一面倒吐3個字
2023/08/09
日本少女美到不像真人,被網友質疑是「AI」!本人回應:怪有意思的
2023/08/09
日本90后碩士「擺爛」式生活上癮:3年不工作、不社交不應酬,他直言:畢竟我有富婆養!
2023/08/09
佳子公主頻發出逃離信號,大引宮內廳擔憂...在王室,還有一群「在逃公主」
2023/08/09
男人至死是少年!日本70歲大爺爆紅:被24歲美女追求,資產3億卻決不花一分
2023/08/09
日本主婦突患怪病,一接近丈夫就頭暈眼花!結果只因丈夫太愛了?網友:大開眼界…
2023/08/09
隨母移美日本少女,回國曲折尋父,真相卻360°大反轉!
2023/08/09
日本11人大家族曾窮到買不起奶粉,如今全家住一億豪宅,女婿全員入贅…
2023/08/09
日本一73歲「不正經」大爺火了!不羈數十年后,快樂地表示:我這輩子真的很有意思…
2023/08/09
日本明星童年照曝光!新垣結衣與小時候判若兩人,網友直呼:根本認不出
2023/08/09
日本男子曬出5年前后的駕照感嘆:稍微成長了!網友看照片震驚了「根本是第三形態」!
2023/08/09
日本一73歲「不正經」大爺火了!不羈數十年后,快樂地表示:我這輩子真的很有意思
2023/08/09
開播就屠榜,拿獎拿到手軟!真不愧是日劇天花板!
2023/08/09
日本男子曬出5年前后的駕照感嘆:稍微成長了,網友看照片震驚了:根本是第三形態!
2023/08/09
「靠男生,你只能當公主;做自己,你便是女王」 日劇女王,56歲生日快樂!
2023/08/09
99歲日本尼姑用愛情小說召回老情人,喝酒吃肉時稱:我脫掉袈裟了
2023/08/08
日本祖先究竟是誰?DNA檢測讓日本人無法接受,不是徐福后代
2023/08/08
日本粉色大叔擺爛上癮, 60歲未婚未育獨居23年,每月只工作9 天
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