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沒有必要對所有人善良?人是不是一定要做一個別人眼里的好人,人生才算有意義?
善和惡的分界線在哪里?善事和惡事都需要根據具體實際情況來看,而非只是根據社會既有道德內容進行評判。
李林(化名)母親經歷生活的變故后一直都希望能獲得所有人的認可和尊重。
可是,認可和尊重并非只能通過散發善意獲得,在絕對的經濟實力面前,善惡也會有重新的定義。
孤兒寡母一起生活時遇到的困難我相信不用多說大家都懂。
這個過程中,獨身的母親要面臨經濟困難、教育困難和生活困難,而孩子也需要面對和背負來自社會各界的種種壓力。
李林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李林的父母都是正式員工,而且父母恩愛,家庭氛圍十分和諧。
可是,上天和李林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表面上父親看起來身體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他卻在李林十多歲的時候突發腦溢血去世了,只留下李林和母親相依為命。
再怎麼樣,男人也還是家里的頂梁柱。
一個家里沒了男人雖然不一定會過得不好,但一定會有過得不好的時候。
畢竟,沒有人不欺軟怕硬,沒有人不趨炎附勢,沒有人不捧高踩低。
李林父親是個能耐人,母親也上進,因此夫妻兩個一唱一和把家庭和生活都平衡得很好,甚至在親戚中都過著較為不錯的生活,因此也常有很多人上門拜訪探望,甚至求著他們幫忙辦事。
可是,父親去世后,李林家里的生活境況有了很大的變化。家里再沒有過絡繹不絕的人前來上門拜訪,甚至親戚朋友們也都躲著他們,避免和他們接觸。
家里男人沒了,但孩子是自己的,為了不委屈孩子,李林母親一直在努力工作。
要知道供養一個男孩子上學容易,但供養男孩子生活、成家立業難。
李林母親知道自己能做得有限,但還是邊工作邊打工只為能多為兒子攢些錢,日后能多為他分擔些。
正是這個頑強的母親靠著打工把他培養成大學生的。
李林是個懂事的孩子,或許是一夜之間失去了親人讓他頓悟,也可能是看到母親為自己沒日沒夜工作,累到眼皮打架也不敢睡覺刺痛了他,也可能是親朋好友的躲閃和無視激怒了他。
李林這個孩子在學習上一日比一日用功,一天24個小時,他恨不得掰成48個小時來用。所以,這樣的孩子最后能考上好學校完全不該意外。
李林之前一直沒法為家里的經濟做貢獻,因此只靠母親一個人的收入使得家里的生活狀況有些拮據。
因此,之前來往頻繁,無事獻殷勤的親戚們就都躲著李林母子,生怕這對母子問他們借錢,畢竟一個小孩兒和一個寡母能有多大能力還錢呢?
他們都怕李林母子還不了錢,所以,他們都盡自己最大能力忽視這對母子,也希望李林母子能「無視」自己,別惦記自己的錢財。
好在李林是個爭氣的孩子。他愣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大學聯考中獲得了586的高分,這在當時已經足以讓他上一個很好的名牌大學,擁有改變人生的鑰匙。
那個時候剛有微信群,李林母親常年不和朋友親戚聯系不假,但是,大家也都顧及這對母子的面子,還把他們拉進了微信群。
李林母親不會擺弄智慧型手機,經常看朋友們分享的內容她也羨慕不已,可是她之前實在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可以炫耀的東西。
可如今境況不同了,自己的兒子大學聯考可是考了586分的高分,這實在是一件值得和眾人分享的喜事。
母親非常高興,就用別人淘汰下來后送給她的智慧型手機在家族群里公布了李林的大學聯考分數。
可是,他們本來以為親戚們都會祝賀自己,但沒想到群里一片寂靜,竟然沒有一個人出來說話。
第二天,李林母親的表妹也在家族群里公布了她兒子的大學聯考成績,只有402分,可幾乎群里的所有親戚都出來祝賀了。
表妹平常根本也不在群里說話,但不過是分享一個非常一般的分數就有無數人在群里響應。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姐妹二人同樣的行為卻會有如此不同的反饋?
原來是因為表妹家有錢。
李林母親的表妹兩口子一起經營著一家公司,收入可觀又有社會地位,所以親戚們都是抱著拍馬屁的心態不停討好表妹。
每天不是評論表妹保養得好就是閉著眼睛夸他們家什麼都不會的孩子「很優秀」。
這件事對李林的影響特別大,他發誓一定要混出個樣子來,給母親爭口氣。
大學畢業后,李林憑借大學四年的優秀履歷找到了一份非常不錯的工作。
在他的不斷努力下,只用了四五年的時間就做到了高管的位置,而且年薪80萬,是家里所有青年中薪資水平最高的一個。
李林有了出息以后,那些親戚就開始上門了,不是讓幫介紹工作的,就是來借錢的,說辭非常多,遠的近的都變著法子找李林套近乎。
但李林很清醒,他直接一點情面也不講,讓介紹工作的就公事公辦,借錢的都收利息,而且絕對不少收利息,就是要把利息收足,不講一點情面——「要麼利息給夠,要麼請回!」
雖然經常被罵六親不認,但李林完全不在意,因為他對這些親戚沒有半點親情可講!
人活一世,不需要對所有人善良。
人的善良從理論上講是無限的,但是,每一次善意的付出都期待收獲回報,每一次期待落空都會讓人產生不快,這些失落和辜負就會對人的內心產生很深的影響。
因為,不是每一個人生的至暗時刻都會有人及時出現為自己排解和疏導。
不對所有人善良,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保護。
因為有時候正是一些在別人眼里看來「自私」的行為才讓我們能夠將善意長久地持續下去。
無私看起來可以獲得無上榮譽,看起來可以美名遠揚,但事實是這些浮名背后多的是常人無法承受的代價。
善意在什麼時候最有價值?善意在它無需褒獎和證明自身價值的時候才最有價值。
文/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