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家庭只生了女兒,那麼在很大機率下,這個家庭會盡特別大的努力去生一個兒子 。
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把兒子當成最寶貝的對象來疼愛著。
只是養育兒子之路通常比養育女兒難多了,因為兒子養壞的幾率更大。
柯月玉作為姐姐, 從小就發現弟弟在家里就是待遇非凡,父母沒錢時寧可自己餓肚子,也得把錢省出來給弟弟買好吃的。
家里條件不怎麼好,柯月玉吃過不少苦,父母吃過不少苦,就弟弟從小就是苦難絕緣體,因為父母心甘情愿為他遮風擋雨,披荊斬棘。
柯月玉很小的時候,就什麼都會做,父母教她做的,父母說:「女孩子得勤快點。」她八九歲開始學做飯,做家務,學著照顧人。
可和她住在同一個屋檐下的弟弟,到了9歲,穿衣服吃飯還要父母親自給他穿衣服,親自給他喂飯。父母對這個兒子只有更疼愛,沒有最疼愛。
其實很多父母對待兒女的教育方式不僅有差別,而且特別有問題,對待女兒,他們不心疼,所以舍得讓女兒做這做那,他們舍得讓女兒吃苦,所以無形中反而讓女兒鍛煉出很多的本事。
對待兒子,他們總是特別容易心疼,所以他們這也舍不得讓兒子做,那也舍不得讓兒子做,他們什麼事情都想要替兒子包辦,以為這樣是在疼愛兒子,是在對兒子好。
結果其實是反過來的,女兒從小就被鍛煉著吃苦長大,最后女兒反而本事多,性格懂事,又愿意替別人著想。
兒子從小就被父母護在身后無條件地疼愛著,長大后他的人生卻是完全失控的,因為他在成長中,沒有學會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什麼是替別人著想,什麼是靠自己爭取。
柯月玉的父母就是在無形中養廢了兒子,女兒長大后抗挫折能力強,走上社會后不僅自我生存能力強,而且也特別愿意為別人著想,和誰都相處得來。
兒子從小就養成了唯我獨尊的霸道性格,不僅性格以自我為中心,而且眼高手低,動手能力極差,可是眼光卻極高。這樣的兒子在社會上是無法立足的,不僅言而無信,而且還沒有自控能力,面對花花世界,他根本就沒有任何招架之力。
當兒女長大后,父母對兒女的差別化對待,很快就會變成因果循環體現在生活中了。女兒柯月玉畢業后,工作和生活一直按部就班穩定地進行著,女兒拿到第一筆工資后還懂事地給父母買衣服鞋子,帶父母出去吃美食。
兒子長大后就露出了原型,在家有父母捧著寵著,到了外面,他沒本事,誰把他當回事呢,他沒人捧著沒人寵著,又過慣了好日子,這時候他能有什麼法子呢。無非就是把目光轉向家里,讓家里人繼續拿錢給他花,有能力的兒子把外面的錢賺回家給父母和兄弟姐妹花,沒能力的兒子變著法子從父母和兄弟姐妹身上要錢花。
柯月玉工作后,每個月都會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後來她發現自己存的這點錢,都被弟弟花掉了。
弟弟總有很多要錢的理由,因為是親姐弟,所以弟弟要錢的時候,柯月玉是從不會追究真假的,可能也是因為找她這個姐姐要錢容易,所以後來弟弟找她要錢的理由是張口就來。
這天,柯月玉又接到了弟弟的電話:「姐,媽住院,給2萬」,柯月玉如果當時沒有跟媽媽在一起,或許她會真的以為媽媽住院了,可是當時柯月玉正在陪媽媽逛街,柯月玉對弟弟說:「你啥時換媽了,我陪我媽逛街呢」。
弟弟對媽媽從來就都不關心,所以這次張口就來的謊話沒有蒙混過關,柯月玉馬上抓住機會教育弟弟:「你是一個大人了, 倘若今天媽媽真的住院了,你連2萬塊你都拿不出來,你不覺得自己作為兒子不合格嗎?要學著有擔當,要成為家人的依靠,而不是成為家人不幸的根源。」
柯月玉等到弟弟長大了才開始教育他,這時候已經晚了。
對男孩的教育本來就該比對女孩更謹慎,因為男孩學壞最容易,男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小就抓起,舍得讓兒子從小吃苦,他長大后才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