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做的很多決定,看似很聰明,實際是愚蠢而不自知。
小人物的「算計」,總是圍繞著眼前的利益展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總是不能看到更遠處的幸福。
不過,狡猾的公婆遇上了膽識過人的兒媳小雯(化名),算盤打得再響也沒用。
老兩口好端端的,突然要跟幾個子女商量分財產的事,這讓小雯有些警覺。
小雯和丈夫原本是異地戀,因為感情好、性格合拍,談了8個月就決定要結婚。小雯父母很不愿意女兒遠嫁,怕她受欺負。
但是小雯這人「藝高人膽大」,她看似溫和柔弱,其實特別有主意。
結婚3年來,公公婆婆沒少找小雯的麻煩,但是小雯總能輕松化解,拿丈夫當擋箭牌,將公婆的試探和拿捏化解于無形。
比如公公想貶低兒媳,就非要讓小雯陪他下象棋。
小雯不喜歡下棋,也不喜歡打游戲,撲克也不會玩,她喜歡看書和畫畫。這完全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但是公公上綱上線,說她沒文化,不懂得國粹。
小雯笑笑,說:「爸,我確實沒本事,您太厲害啦!」
公公聽了特別高興,還以為拿捏住了兒媳,壓了她一頭。
等到全家吃晚飯的時候,小雯對丈夫說:「老公,你知道嗎,咱爸下象棋特厲害,我都不會呢,我可沒有文化啦,不像咱爸這麼優秀!」
丈夫嗤笑一聲說:「拉倒吧,咱爸只能騙騙你!周圍的鄰居、那些老頭兒誰不知道他是個臭棋簍子?」
公公一臉尷尬,下不來台,罵兒子:「你胡說八道什麼!」
小雯說:「就是,你也不會下象棋,別胡說八道,咱爸可是文化人。」
她這麼一說,激起了丈夫的好勝心,吃完飯非要拉著他爸下棋。其實丈夫很會下棋,比公公厲害多了,反而公公這種半瓶子水咣當的人才會成天挑剔別人。
小雯早知道丈夫會下棋,她是故意裝作忘了而已。
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好幾回,小雯說話做事滴水不漏,從不和公婆發生正面沖突。而她借題發揮、見招拆招,不僅自己不生氣,反而成天笑嘻嘻的。
公婆見在兒媳這里實在占不到便宜,拿她沒辦法,也就不再找碴了。
但這并不代表公婆接納了她。
他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兒媳很精明了,但他們兩本就小肚雞腸,又怎麼可能因為失敗而覺得自己有錯?
他們懶得跟兒媳說話,把注意力放在了財產上。
公婆倆人曾經都是國企大工廠的技術工人,公公還做過車間主任,倆人退休之后每個月總共能拿到1萬6的養老金。
他們吃喝不愁,但是一分錢都不想花給兒媳。
兒子沒結婚的時候,他們樂意給兒子買衣服買補品,兒子結了婚,他們怕兒媳沾光,甚至不給兒子買東西了。
小雯知道這件事后忍不住笑了,覺得這公婆倆人真的是有意思,能蠢到這個地步。
但她對公婆的錢不感興趣,她不是家庭主婦,她有工作。
小雯是重點美院畢業的,以前在游戲大廠做設計,後來她開了個工作室接外包的活,就在家里工作,非常逍遙自在,而且收入頗豐。
這也是小雯對待公婆時慢條斯理應對的底氣,是她的自信來源。
小雯的丈夫是大兒子,他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性格都很獨立,都畢業了,工作這些年沒有拿過家里一分錢。
小雯和丈夫結婚之后,丈夫也從未給過弟弟妹妹錢。
因此,小雯雖然總被公婆找碴,但她愿意在這個家里待著,不會因為公婆的問題失婚。
畢竟這麼好的小叔子、小姑子已經很少見了,他們獨立自主不啃老,也不想占哥哥嫂子的便宜,又是重點大學畢業,說明這家人素質都挺高——除了公公婆婆。
而這次,在小雯和丈夫婚后的第5年,公婆突然把他們都叫到家里要分財產,這件事本身就顯得特別奇怪了。
3個子女都不缺錢,從不要父母的錢,都認為父母的錢留給他們養老用。
所以為什麼突然要分財產呢?
小雯不動聲色,想看公婆到底要做什麼。結果,就在公婆說要如何分財產之前,他們突然對小雯說:「我丑話說在前頭,分財產是自家人AA制,這些錢跟兒媳無關!」
小雯一愣,心里五味雜陳。
公婆又當著3個子女的面強調了兩遍。
小雯當然不稀罕他們的錢了,但是當眾被這麼說,無異于羞辱,是在公開聲明「這個兒媳是外人,不是自家人」!
小雯頭一次露出冷笑的表情,輕飄飄地說:「好啊。」
從這之后,小雯就對公婆不聞不問了,連以前的見招拆招、笑對人生都沒了,變得成了一臉冷漠的樣子。
丈夫也知道她的想法,也不敢勸,只能給她賠罪慢慢哄她開心。
過了兩年,婆婆因為高血壓住院了,丈夫不敢讓小雯去照顧,就花大價錢找了個保姆去醫院陪護。畢竟他還要上班,而母親已經沒有不適了,就是需要住院觀察。
婆婆因為兒子給自己花太多錢而心疼,就想讓兒媳代替保姆來伺候自己。
小雯接到婆婆的電話,久違的發出笑聲說:「我是外人呀,與我無關。」然后就掛了電話。
這回婆婆從醫院回來之后,公婆和小雯的關系徹底降至冰點,什麼面子都不給了,一言不合就摔東西。
小雯的丈夫很無奈,買了套新房帶著妻子搬走了。
人這輩子總要碰到一些素質很差的人,而素質差的公婆之所以那麼可恨,只是因為他們跟兒媳形成了逃不開的人際關系。
一:做父母的,不要當短視之徒
中式父母,因為文化傳承模式的生存方式,在家庭中,就和自己的子女之間有一個話語權的傳遞。
子女成家立業以前,因為閱歷少,要聽從父母的安排,少走彎路。
而父母老去后,就需要由子女來主導他們的生活,保證他們安度晚年。
因此,在25到30歲之間,是子女完善自身、真正自立的關鍵時刻,在這段時間里,子女有了穩定的收入、有了房和車,能夠支撐整個家庭,才能拿到話語權。
所以做父母的也要在子女這個年齡區間慢慢「放權」,自己退居二線。
有了這個總攬大局的視野,父母才能不做短視之徒。
畢竟人總是醉心于權和錢的,哪怕只是做子女的主,這一點點「家權」也讓某些水平不高的父母沉迷,不愿意把話語權交給子女。
排擠和針對兒媳的做法,也就是從這種心態中來的。
二:被公婆欺負,別讓丈夫為難
現在很多女性在婚姻中非常迷茫,也聽信了一些新鮮的言論,認為自己受公婆欺負,就是因為丈夫不作為。
其實這種想法比較片面。
一方面男女思維方式不同,在意的東西也不一樣,有人能理解妻子的委屈,有的人是真的覺得是小事、無所謂。
換了是他自己,他真的不搭理父母就完事了。
另一方面,做兒媳得太敏感、不會化解公婆的攻擊性,凡事只怨丈夫、逼著丈夫去警告他父母,其實不利于上一條所說的「話語權的轉移」。
有些父母就是不愿意被兒子做主,也害怕兒媳做他們的主,對他們不好。
這種事應當看丈夫本身的素質,有沒有智慧接過父母的權力來負擔起這個家。他如果是個媽寶男,妻子怎麼逼他也沒用,這屬于女人眼瞎嫁錯了人。
有句老話說「父親是一座要被兒子翻越的山」,這句話才解釋了男性家庭定位的真相。
文/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