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慧姨,河北人,大半輩子我都是靠賣早餐為生。
我原本是一名家庭主婦,老公是企業職工。多年前企業改制,老公下崗,我們就被迫做起了早餐生意。
賣早餐起早貪黑,雖然辛苦,但成本低,無風險,賺點生活費養家糊口沒問題。
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腦子好使,上學時比較用功,考上了武漢的一所重點大學,畢業后留在武漢工作。小兒子也沒讓我失望,考上了省城的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工作。
孩子們靠自己的能力順利找到了工作,讓我和老公省了不少心。
可想到孩子們結婚成家,我又泛起了愁。說白了,就是窮,沒有錢給兒子買婚房。
這些年,我和老公省吃儉用,住的是城郊的舊平房。除了供孩子們讀書,也沒攢下一套樓房錢,何況還是兩個兒子。
老公安慰我,車到山前必有路,發愁也沒用。
兩個兒子結婚時,我分別給了他們10萬元,再加上給他們舉辦婚禮,家中的積蓄也全部花光了。
2
孩子們成了家,我和老公也不敢歇息,想趁著身體還硬朗, 再給自己掙點養老錢。
不過,畢竟年齡大了,精力有限,我們把早點攤精簡成只賣雞蛋灌餅,這樣準備起來要省事多了。
好運,發生在我65歲那年。
城市重新規劃,家里的老房子要拆遷,我家可以分得兩套回遷房和將近20萬的補償款。
搬離老房子的時候,考慮到要繼續賣早點,我和老伴就在一個舊小區租了套房,想著過渡一下。
隨著回遷房的交工,我和老伴商量,兩套房子將來正好一個兒子一套。房子面積差不多,一套是一樓,一套是五樓,讓他們抓鬮確定房子的歸屬。
兩個兒子也沒客氣,小兒子抓到了一樓,五樓那套就是大兒子的。
沒想到房子分完了,問題也來了。
3
大兒子說,他在武漢發展,將來也不可能回到家鄉。他現在想換套大房子,但手頭緊張,既然那套房子早晚都是他的,不如現在就把這套回遷房賣了,房款可用作他在武漢換房子的資金。
我想著大兒子說的房子在五樓,我和老伴也不會去五樓住。又想起當初兒子結婚時,我沒有出錢給他買房,好像虧欠了兒子似的。現在回遷房在那兒閑著,兒子需要錢,把房子賣了換錢,也算是發揮了它的價值。
我答應了大兒子的要求。房子掛倒中介,很快就賣出去了,房款也到了大兒子手里。
看著大兒子和兒媳心滿意足的樣子,我這個老母親覺得終于幫到了兒子,心里挺高興。
4
就在我和老伴準備著手簡裝一下一樓的回遷房時,小兒子也說出了他的想法。
他說:為了孩子上學和以后的大學聯考,他打算去天津買套房。
小兒子的話,讓我心里發怵。
我急忙說出自己的顧慮:天津的房子少說也得上百萬吧,咱家這條件,怕是買不起吧。
「不一定要買大房子,買套小公寓,只要能落戶就行。」
「那你的意思?」
「媽,咱把給我的那套回遷房賣了,在天津下面的縣城去買套小房子,等你孫子去天津上學的時候,你和我爸就一起去天津陪讀。大學聯考是一輩子的大事,你說啥也得支持一下吧……」
「可現在就把回遷房賣了,我和你爸住哪兒呀?」
「你們搬到我那兒去住,或者繼續租房子,我來出房租。「小兒子早把一切都盤算好了。」
先前答應了大兒子的請求,現在小兒子提出要為孫子的前途考慮,我更沒法拒絕了。可我的心里隱隱不是滋味。
5
為了做到一碗水端平,我和老伴提前把一樓的房子給了小兒子。
我問老伴兒是繼續租房子?還是去小兒子家呢?
老伴兒說:咱習慣了賣早餐,住到兒子家,哪有寬敞的地方存放食材,還是單獨租房子住吧!
哪料到天有不測風云,半年之后,老伴兒竟然突發腦梗,經過救治,他留下了行動不便的后遺癥。雖然他的生活還能自理,但不可能再出攤賣早餐了。
老伴兒住院期間,大兒子從武漢回來了幾天,沒等到老伴兒出院,他就趕回去上班了。
出院后,小兒子讓我們先到他家住一段時間,說要按照醫囑,幫老伴做康復鍛煉。
剛住到小兒子家時,小兒媳還算客氣。不到一個月,我就看出了小兒媳臉上的不悅和言語中的嫌棄。她說,兩個兒子都得了房子,就得共同贍養父母,不能只靠一方。
小兒媳說的也沒錯,可大兒子每次和我通話,他只是詢問一下他爸的身體情況,好像默認了我們就應該住在小兒子家。
6
漸漸地,小兒子對我和老伴兒的態度也冷了下來。還有兩代人生活習慣不一樣,我越來越覺得在兒子家過的不自在。
想想我和老伴辛苦了大半輩子,還沒開始享受,到老了連自己的窩都弄沒了,實在是可憐可嘆。明明自己能力有限,卻總想著幫襯兒子,到頭來搞得自己很為難。
這一刻,我才意識到,不能讓自己活得太憋屈,我和老伴還是要有個自己的家。不賣早餐,老伴兒的退休金也能保證我們的日常生活。
于是,我向兩個兒子提出,既然他們每人拿到一套回遷房,就得負責我和老伴的居住問題。兩代人住在一起不方便,不如由他們倆共同出資,要麼租房,要麼買房,作為我們的老窩。
兩個兒子起初都不吱聲,但是我和老伴堅持要有個自己的家,他們才說先租房,等遇到合適的房源再考慮買房。
這事搞的,本來主動權在我手里,最后卻弄得很被動。
回想房子的事,也怪我當初圣母心泛濫。明明兩套回遷房,最起碼要先給自己留一套,再去考慮已經成家的兒子。但我偏偏聽信了兒子的話。
人到老年,幫扶兒女要量力而行,關愛好自己,少給子女添麻煩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