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姨(化名)今年五十七歲,人生已經過半。概括來講,她這一生有優秀不凡的「高光」,也有只有自己才能體味得悲苦。
「高光」是她的兒子,獨生子,從小便是「別人家的孩子」,不怎麼需要她這個當媽媽的照看學習。大學聯考結束順利進入985名校,保研后還讀了更厲害學校的博,如今留在本科院校當大學老師。
誰不希望自己也有這樣的孩子?人人都希望這爭氣兒子能是自家的。
至于悲苦,那就是安姨其實是一位單親媽媽——兒子才兩歲的時候,她老公因為意外重傷,沒幾天便走了。
安姨一個人工作的同時還要養兒子。終于,孩子回饋給她一個不錯的晚年生活。不論如何,這樣優秀的兒子,必然會有一個講道理的母親。
兒子終于結婚,彩禮她半分不少,甚至給小家庭多補貼了五萬。怕兒媳婦不順心鬧得兒子不安寧,她主動提出不用婆媳同住,她自己在老房子就行。安姨更不會吃「重男輕女」那一套,孫子孫女她都喜歡,哪怕兒媳不愿意生,她也尊重。她主動拿出一輩子的積蓄要給兒子買婚房,房都買好了,被懂事的兒子攔住:他們年輕人自己的房子自己買,不能這樣全靠媽媽。
可買已經買了,還在兒子學校附近。房本便干脆只寫了安姨自己的名字,兒子兒媳只是進來住。
就是這麼仁愛明理的安姨,居然會對親家發火:「房子是我的,該搬的是你!」
安姨從前那麼好,總不可能是裝的吧?她究竟是怎麼了?
安姨的退休生活,算得上豐富多彩。
她獨居的「老破小」附近有一所中學,她天氣好又閑來無事便搬著小馬扎坐院子門口,一邊曬太陽一邊看小孩子們走來走去。兒子還給她報了老年大學,只要她想,沒事兒的時候也可以去學學東西,不想去也沒關系。當然,傍晚院子里的廣場舞她必不可少,身體也在一群老太太當中算好的,已經跳成廣場舞領舞了呢。
安姨是不多見的開明老太太,壓根不想讓兒媳來進行所謂的「伺候」,小兩口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兒子家在大學附近,她坐坐公交車就能到。就這樣,兒子還怕她擠公交不舒服,專門每周都回來看她呢。
但安姨這下似乎要轉移常駐地了。
兒媳生孩子啦!
安姨太開心了。他們這些老頭兒老太太,誰不喜歡小孩子呢?一得知消息便向兒子主動請纓:兒媳生產完需要照顧,她來看護小孫女!如果有需要,兒媳去月子中心養著,孩子給她就行!
兒子肯定不愿意這樣麻煩自己的媽媽,但媳婦兒剛生完,確實一團亂麻要處理,便開車將安姨接了過來。
安姨欣然前來。剛一進門,便發現有人「捷足先登」。
是她親家母。
據說,親家母原本早早熱衷于照顧自己的女兒,滿心歡喜地等著抱個「大胖小子」。只是,她似乎有些小失望。
因為小外孫子沒了,只是個女兒。
安姨自然不在意這個,可看親家母,多多少少是有些將「男女問題」放在心上了。
安姨本著兩家情分,也是她做婆婆的本分,安慰勸告親家母,說男孩女孩都一樣,都是自己的孫輩不是?
第一個讓兒子為難地點,便是兩位母親的住處。
這房子不算很大,一間大臥室一間小臥室,外加一個可以擺床的書房。大臥自然留給年輕兩口子和新生兒,小臥室也就是未來孫女的臥室,已經被親家母搶先用上了。安姨只能住書房那個小床。
安姨其實不在乎這個,哪怕睡沙發都行,再說她也不好意思作為後來者把親家母趕出去。
更何況,親家母似乎既不愿意讓出來,也不想和旁人擠一擠。
兒子心里有些尷尬,但也沒辦法,只能將親媽的東西放到書房。
安姨一來,本來想著和親家母一起操勞家務,做做飯照顧兒媳之類的。這親家母倒好,見安姨主動承擔,馬上將這些事情全推了過去。
兒媳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要不是因為她還沒辦法下床走動太多,這些活她哪家的老人都不愿意麻煩。只是,她提醒似的悄悄拉了拉自己媽媽的衣服,卻獲得老太太一個白眼。
安姨沒放在心上,想著過兩天親家可能便走了。結果,親家母說她會繼續調養女兒的身體,爭取下一胎拼個兒子。
安姨大驚,忙坦誠解釋自己不是那種一定要孫子的婆婆。再說,兒子兒媳明顯只要這一胎就夠了,不想多生呢。
就這樣,安姨照顧小兩口及孫女——外加一個老人——的日子開始了。
一起生活才兩天,親家母便有些「不好伺候」。其實是飯菜不合她口味,可她要麼說不利于產婦修復,要麼說這樣生不出來兒子,云云。
安姨納悶兒了——這位可是兒媳的親媽!怎麼比她這個當婆婆的表現得還像傳聞中的「惡婆婆」。
一周后,偶然聽到的這對母女的「悄悄話」,她才明白過來。
「媽,你過兩天就回去吧?」兒媳「低聲下氣」地勸自己親媽。
「再說吧,過段時間再說,」她母親懶洋洋的:「不過你弟媳婦兒要生也就這兩天了,她生了我再過去。」
看似很尋常的母女對話,可安姨卻聽出了些別的味道。
比如,如今真正是「惡婆婆」的,就是這位親家母。
不過看樣子兒媳的媽媽就快走了,她便沒聲張,只悄悄問兒子,他媳婦兒家的弟弟怎麼回事。
「哦,他啊,」兒子面露明顯的不滿:「當年拿他姐的工資讀書生活找工作,後來又用他姐的彩禮娶媳婦兒。」
安姨有些驚訝——她知道兒媳有弟弟的,但沒想到親家母真把親媽做成「惡婆婆」。
但又不是很驚訝。畢竟這也算一種「常態」了,只是她不這樣,也沒有機會這樣而已。
第八天,有意思的事情來了。
「哎呀,安姨呀,」親家母在飯桌上一臉親親熱熱地開口:「麻煩你一周了,多不好意思。不用再麻煩啦!」
安姨忙說不麻煩不麻煩,客氣客氣。不過,聽親家母的意思,她似乎還省了一句話——「你什麼時候才走?」
那她便反問回去了。
「再待幾天,再待幾天我就到我兒媳那兒去了,」說完,還得意洋洋地加了一句:「他們偷偷查了,是男孩兒哦!」
安姨有些無奈,但她也明白,親家的「心結」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解開的。只好禮貌笑笑,繼續吃飯。
兒子卻將親媽和老婆的神情都看在心底。
第九天晚上,安姨最后一遍拖完地,卻聽到主臥傳來不小的動靜——吵架?是小兩口吵架了?
「媽,你兒子也有工作,怎麼就問我們來要這個錢?」兒子的聲音,明顯壓抑著生氣,還有些無奈。
「我這個當媽的總該給吧?再說,我在問我女兒要,你不稀罕給就算了,管我跟我女兒的事?」
想到兒子才說過的「拿姐姐彩禮娶媳婦兒」,安姨上了心。
「再說,你媽什麼時候走?我以后肯定就住這兒了,只是過去看兒媳一段時間而已。」
安姨一聽,奇怪了。兒子明顯也疑惑,問:「你住這兒?我媽過段時間就回去了呀?」
「我房子給兒子娶媳婦兒了,他現在沒錢,他們的新房以后再買。我肯定得住這兒啊?」
理所應當。聽在安姨耳朵里頭,不論是她接濟兒子,拖累女兒,還是長住在這兒,都理所應當。
兒子沒聲音了,似乎被氣著了。安姨也有些生氣,干脆直接推門進去:
「親家母,你這又是怎麼了?」
見自己的「小算盤」被撞破,親家母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撕破臉:「你兒子有房,你就住你老房子。我兒子沒房,我的房都給他了,我不能住我女兒家?你趕緊搬走,你做那些飯菜做了個啥?她不還是懷不上兒子?」
「她」指自己姑娘,安姨的兒媳。
兒媳低著頭,沒說話。為自己親媽這態度明顯不是傷心一兩回了。
安姨突然也上了脾氣,直直懟回去:「我回去?這房本上寫的是我名字,該回去的明明是你!」
故事的最后,兩位老人不歡而散,不過安姨的「極品親家母」總歸搬出去,去兒子家了。
講到這里,筆者想說兩點。
一:這位親家母確實是位「惡婆婆」
她似乎很以自己生了個兒子為傲,一直以來都看著大女兒養小兒子。與其說這兒子是她養的,不如說是她這個女兒養的。
而且,一般為難年輕媽媽,嫌棄年輕的媽媽的,大機率也只能是當婆婆的。這回卻變成她這個親媽了。
她重男輕女,不拿小外孫女當孫輩,甚至理所應當地認為所有人都該這麼想,她親家——安姨——也該這麼想,明顯錯了,錯得離譜。
二:安姨是位不多見的老太太
安姨給兒媳家的彩禮一分沒少——雖然這錢被挪用到另一個小伙兒娶媳婦上——甚至感念年輕人不容易,主動給新家庭補貼五萬。這樣的婆婆,乃至于這樣的母親,都不多見。
這樣一想,她能有那樣優秀的兒子也算正常。當媽的都這麼講道理,明是非,做兒子的又能差到哪兒去呢?
你身邊有安姨這樣的婆婆嗎?你又如何看待她那位親家呢?
文/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