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一輩子,年輕的時候為了自己,中年時候為了家庭,好不容易等到了晚年想要好好的休息了,可是卻依舊會被一些現實情況所束縛,事與愿違似乎是人生常態,有的人能夠在這種境況下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學會更好的生活,而有些人則會在這種境況中遲遲無法脫離,讓自己深陷其中,越過越艱難。
所以說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學會自己給自己調整生活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的生活穩定,心態穩定一定會比經濟穩定更容易得到更好的生活,養老亦是如此。
提起養老的這件事情有些人總是會把想著有退休金得生活才是好的,也總是把退休金當做了一種衡量養老生活質量的標準,可是當真正到了那一步之后慢慢的才會發覺,退休金的多少并不能完全代表生活質量,而學會養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比如今天的講述人李阿姨,一個六十三歲的普通老年人了,也許她跟大多數人一樣到了這個年齡沒有了工作,沒有了收入,在家里選擇養老過日子,可她也跟大多數人不同,因為她沒有退休金,而且還遭到了孩子們的嫌棄,本就無奈的她從一開始的高傲慢慢變成了妥協,直到她做了三個決定后,全家歡喜,接下來就來看看李大媽的事情。
大家好,我是李大媽,今年六十三歲了,大概是從三年前開始我的收入來源全部依靠于兒子每個月給我的一千塊錢,因為家庭情況所導致了,我也沒辦法改變,只能夠接受。
我是個普通人,結婚這麼多年以來其實我的生活過得特別普通,或者可以說是有些困難,前半場是照顧孩子,照顧老人,后半場就是打工賺錢,這些幾乎占據了我這輩子的生活,也試圖去改變,可是無濟于事,家庭條件就是這樣,只能如此了。
其實像我這樣的家庭平常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倒也還好,并不會鬧出特別多的坎坷來,可一旦家里有一些大事的話就很容易導致坎坷不斷,矛盾頻出了,比如在兒子結婚的時候家里為了幫助他買房,掏彩禮,幾乎是掏空了家里的所有積蓄了,最后還向外人借了不少的錢,這才慢慢的幫助他們結了婚,雖然嘴上說著結婚了以后我們來承擔債務,不需要他們還,可是到頭來還是需要兒子的幫助才能夠盡快的還清了那些錢,只是惹了兒媳婦不高興。
後來這日子也是普普通通的過著,跟兒子兒媳婦的關系也一直是一般,都是一家人,關系能夠說得過去就好了。
我五十八歲那年老伴去世了,干活的時候一口氣沒有喘上來結果就暈倒了,被人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老伴的突然離世讓我一下子的精神狀態跌落到了谷底,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感覺一下子老了十歲,根本沒有心思再去上班干活了,辭退了餐廳的那份保潔工作去到了兒子家里生活。
在他們家里住了一年多才慢慢的緩和了過來,當時住在家里的時候每天也只顧著自己難受,可能也沒太注意兒媳婦的態度,只知道當時我要走的時候她特別高興,還跟我說:
「媽,您就放心回去,我們這邊不用擔心,您照顧好自己好了,以后要是有什麼事情隨時打電話跟我說。」
話里話外都透露著讓我不要再來的意思,我當然不會聽不出來,當時就下定了決心以后怎麼著也不會去他們家里養老,能自己生活就自己生活,省的讓他們嫌棄。
可即便是如此,經濟方面的壓力卻不得不向他們張口,因為我沒有了收入來源。
從他們家里回到我自己的家里之后我本想著自己出去再找一份工作來作為我生活的支撐時候,卻發現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了,換句話說能夠愿意讓我工作的地方可以說并沒有,因為他們一聽說我六十歲了就不想要我了,還說害怕我萬一發生了什麼事情怕被訛,盡管我一再的強調不會的,可是也無濟于事,兜里的存款也不多,都是以防萬一的備用金,不舍得用,所以無奈之下就跟兒子說出了口,兒子也承諾了每個月會給我一千塊錢當做是養老錢了,就這樣我開始正兒八經的享受養老生活了。
其實這樣的日子要是能夠一直過下去的話也還是挺不錯的,可怕就怕隨著時間得推移,我跟兒子兒媳婦之間的關系卻越來越差了,他們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給錢的時候也總是不情不愿的,尤其是兒媳婦,好幾次我去家里的時候都能夠感受到她對我的那種冷嘲熱諷,讓我十分的不滿意,兒子又是個怕老婆的人,從來也都沒有為了我跟兒媳婦吵架,自然也就不會護著我了,這讓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只能一遍遍自己安慰湊合的生活,這才沒有讓關系惡化。
在今年的時候我因為身體不好,所以就一直都住在兒子家里跟他們一塊生活,一開始倒也并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盡管說兒媳婦對我的態度依舊很不好,但是相處這麼久了我也習慣了她嫌棄我的模樣了,平日里各過各的,她心里有什麼不樂意了她就自己消化了,怎麼說我也是她的婆婆,也是長輩,她也不會跟我鬧得太難堪。
可是她卻主動跟我說了一件事,她說想要把我的存款給他們,這樣一大家子的生活壓力會小一點,我當時聽完就拒絕了,畢竟這是我的養老本,一共也就十多萬,這也是我以防萬一的錢,肯定不會給他們,可是兒媳婦就對我說我拖累他們,怪我沒有退休金,說他們的生活壓力大,我心想這筆錢就算給也是給兒子的,不能給兒媳婦,以后更不會管我了,就跟兒子說了這件事情,問兒子到底要不要錢,結果兒子猶猶豫豫的沒說話,我就決定了給他們一半的存款,剩下的一半我自己留著,他們也接受了。
可就算是我也付出了,我也聽從了兒媳婦的意見給了錢了,卻依舊沒能夠讓她滿意,每天在家里依舊會引起她的不滿與嫌棄,似乎看我做什麼事情都不滿意,我做個飯她嫌不好吃,我做個家務她嫌我亂放東西,讓她找不到了,最難過的還是在花錢的事情上面,我有時候想出去吃個東西,或者是買點肉什麼的回到家里做一做,可是她卻一直說:
「咱家窮,就不能省著點花麼?孩子還要上學,到處都是開銷,就不能體諒體諒我們麼?」
我心寒難過,可又無能為力,只好一邊忍受著,一邊煎熬的生活了,一直到前段時間我在和小區的另外一個老人聊天過后我突然意識到了一件事,她說了一句話我特別有感觸,她說:
「孩子們要是嫌棄,你就自己給自己找點事情做,不要強行的去順從他們,等他們安排,自己做點自己能做的事情,老了也不要光想著在家待著。」
我聽了之后確實覺得是這樣,,這些年光想著讓他們來幫助我養老,光想著聽他們的安排去過日子,卻沒有想過其實自己可以做些別的事情來充實自己的生活,想來想去之后我做了三個決定,而這三個決定卻也出奇的改善了我們之間的關系。
我做的第一個決定:跟他們分開住,但并不是回老家,而是在他們小區租了一個地下室生活。
他們的小區有地下室的,平常我也看到一些人住在地下室,他們的房子當時買的時候因為缺錢所以就沒有買地下室,如今我想著跟他們分開住,但是又不愿意多花錢的基礎上選擇了租地下室,通過跟一些同小區的人聊天之后他們也說地下室很便宜,而且也很舒服,冬暖夏涼,所以讓我萌生了這樣的想法,分開住既能夠避免我們每天在一起相處時候的矛盾,還能夠有自己的空間,相處起來自然會自由一些了。
我做的第二個決定:弄個小推車,我出去擺攤。
其實在我當時找不下工作的時候我就想過去擺攤,只是那時候不懂這方面的事情,總覺得可能會被禁止,需要辦理這樣那樣的證件,可是就在我打聽了之后其實很多人擺攤的時候并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反而還是挺容易的,所以我也就想去試一試,賺錢多少錢無所謂,哪怕一天就只賺個五六十我覺得都是挺知足的,有收入的話也不會讓他們一直嫌棄,我自己也能夠花錢自由一些。
我做的第三個決定:跟他們約定了錢的事情。
我跟他們說了我自己的真實情況,有多少錢,有什麼存款,這些東西直接說了出來,并且告訴了他們這些錢可以給他們,但是需要他們給我提供有保障的生活,我給了錢,以后生病了,或者是有任何的事情,他們必須答應承擔所有,不能推脫,平常每個月給我一千塊錢的生活費,我花不了我就自己攢著以后給他們留著,我要是都花完他們也不能嫌棄,責怪,總之一句話,我的錢百年以后都是留給他們的,能有多少都取決于他們對我的態度。
就這樣我提出了三個決定之后他們并未選擇拒絕,除了第一個決定他們拒絕了,雖然說是因為沒必要花那筆錢,可我卻聽了出來,他們怕別人說閑話,所以最后還是決定了讓我住在家里,平常到了晚上我就自己出去擺攤了,追求也不高,一天能賺個幾十塊錢我都挺滿足的,起碼這筆收入也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了,而存款只有幾萬也都給了他們了,起碼省著兒媳婦因為這事給我甩臉子了。
如今的我過得似乎比以前更踏實了,更大膽了,以前總是小心翼翼的怕跟兒媳婦之間鬧矛盾,處處小心,可自從我跟他們說了我的三個決定之后我發現我變得更大膽了,更踏實了,每天的心情也輕松了很多,這也許就是放下了身外之物,做出了自己有價值的一面,整個人就會顯得更加輕松。
你們覺得是這樣嗎?